把扶贫济困当做一种习惯
发布时间:2020-12-03 13:26:52  来源:人报融媒  作者:admin  点击:9241次

把扶贫济困当做一种习惯

——新乡市九三学社于贤娇助力扶贫帮困纪实

1607001874574402.jpeg

图片来源于网络

见过于贤娇的人都会觉得,这位八零后的山东小伙浑身散发着阳光快乐。这种“强频”的正能量似乎形成了一种磁场,感染着周围的人也变得阳光快乐起来。

于贤娇十几岁就穿上了军装。由山东到海南,从广东到河南,十几年的摸爬滚打、刻苦磨砺,练就了他关心社会,关爱他人,济贫扶困的侠骨柔肠。九三学社社员的身份,更让他把助力脱贫攻坚作为自己的责任和担当。

他有一颗无时无刻散发着关爱之光的善心,支撑着他帮助一个个贫困户,做了一件又一件好事。扶贫济困已经成了他的生活习惯。

忘不了病重孩子的那双眼睛。“到现在我都忘不了小悦渴望活下去的眼神。”最让于贤娇记忆深刻的是2015年一次助人经历。那是一次偶然在翻阅《平原晚报》的时候,他看到新乡市延津县小潭乡石河村的9岁女孩小悦重病无钱医治的消息。这个素未谋面的孩子的遭遇牵动了于贤娇的心。于是,于贤娇专程开车来到了小悦家中,看到小悦正拿着上学时的课本艰难地读着书。由于脸部严重浮肿,她的眼睛睁开已经十分困难。但当她看到有人来到家中看她时,还是露出满脸的期盼。于贤娇急忙走上前去,轻声询问着孩子的病情。该村村医许同耿介绍道,目前小悦的病情很不乐观。自从发现孩子有先天性心脏病后,由于家庭困难,一直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现在病情越来越严重,并且还引发了其它并发症。由于病情复杂,很多小医院都不敢接诊。年前,小悦病情又一次加重,需要手术治疗,可是由于巨额的手术费没有着落,孩子只能望病兴叹。看着眼前小悦家中的困境,望着孩子痛苦的眼神,于贤娇这个七尺男儿控制不住情绪,心疼地流下了眼泪。他从口袋里拿出2000元硬塞给了小悦的家人。

收到于贤娇的爱心款,小悦的姑姑李照荣拿出一个小本子认真地记上“我们不能忘了这些好心人的帮助。”回去以后,于贤娇时时想起小悦浮肿得难以睁开的眼睛里那期盼的眼神。这是一个多么懂事的孩子啊,身受着常人都难以忍受的折磨,还不忘看书学习。她多么希望回到明亮的教室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玩耍啊!从那以后,于贤娇又三次去看望小悦,送去了6000元善款。然而,小悦最终未能挣脱病魔的无情吞噬而离世。

屋漏偏逢连夜雨,小悦的父亲在遭受女儿病逝打击之后,因脑溢血而住院。于贤娇得到消息后立即赶往延津县人民医院看望小悦的父亲,将2500元钱放入小悦父亲的手中。

这个贫困的家庭已经是他心里的一份牵挂了。逢年过节,他都会打电话问问他们过得怎么样,有没有困难。“这几年我内心一直很愧疚,感觉自己能力还是太小。总想着,要是我再多帮助他们一些,小悦是不是能够治好病回到学校。”提起这件事,于贤娇还是不能释怀。                                          

逝者已矣,于贤娇决定把对小悦未尽的爱心播洒到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身上。帮人是随时随地可以做的事,“生活不是缺少助人的机会,而是缺少那份处处留意的走心,处处帮人的热心。”对于贤娇来讲,不仅仅是看报纸发现贫困户的困难,在每次摄影采风、调研参观、朋友闲聊,他都在关注着需要帮助的人。

有一次,酷爱摄影的于贤娇外出采风,来到卫辉市西北太行深山区的土池村,这里是土薄石厚的自然村落,自古以来,水贵如油,村民全靠自家打的水窖储水。中午在农户李文相家借饭,“老伯,你们这里现在日子过得咋样啊?生活上有啥困难没有?”于贤娇一边吃饭一边和老李闲聊。“要说这日子是一天比一天强了,就是用水难啊!别说洗澡了,连吃饭都成问题。”老李说着带着于贤娇来到院子里的水窖旁。只见院子里有一个长方形的水窖,打开盖子,可以看到深两米左右才有水的水窖。“今年这水窖漏水漏得厉害。你看看,抽这一窖水差不多要60块钱的电费,不到一天功夫,就漏掉四分之一了。咱庄户人哪里受得住这花费啊!”老李紧皱着眉头说。于贤娇听了坐不住了,放下饭碗,拿起手机就开始打电话咨询水窖修复、治漏的技术和费用。“老伯,我已经问过朋友了,这种水窖修修花钱也不多。我这儿有2000元钱,不多,帮助您修修水窖吧。我再给您一个电话,有啥需要咨询的技术问题您尽管问!”2000元钱,的确不算是一个大数字,但是却解决了困难群众的燃眉之急。

“只要贫困户需要,只要我能做到,这都不是事儿。”做这样的事于贤娇从未犹豫过。还有一次,于贤娇在参加一次新乡市政协到市枫乐园养老院调研活动时,看到老人们的取暖设施不太好,想到冬季越来越冷,经再三考虑以后,就为老人们捐赠了一批暖手宝。“原本想为老人们捐赠一批电褥子的,但考虑到老人们的安全问题,就改换成了暖手宝。暖手宝一充电就能用,携带又方便,可以保暖几个小时,暖手暖脚都中。在冬季,这东西对老人非常实用!”    

一次和朋友闲聊中,于贤娇得知新乡市太阳村是一家非政府管理的慈善机构,无偿代养代教着一些服刑人员无人抚养的子女,由于资金有限,孩子们的生活并不宽裕。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于贤娇牢记在心里,抽出时间亲自考察后,便经常惦记着这些孩子们,多次为他们送去大米、棉被和食用油等生活必需品和学习用品,解决孩子们的生活和学习困难。

给贫困留守儿童过集体生日,为贫困村请来医疗专家义诊,为患癌农妇杨雪兰捐款,为“渐冻人”杨德志捐款,购买贫困户7万斤滞销包菜免费发放社区贫困群众……像这样的帮助贫困群众的事迹数不胜数,于贤娇自己都记不清了,数年来累计捐赠数额达200多万元。

“我这个人吧,就是看不得有人痛苦无助的眼泪,听不得有人遭受困苦的折磨。只要有一颗扶贫济困的真心,帮人是随时随地可以做的事。”于贤娇说。

为贫困户送上一根钓鱼竿,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农业技术专家和大众创业导师,于贤娇常常想,让贫困户掌握脱贫致富的技术和能力才是治本的好办法。说干就干,2018年,于贤娇10多次组织贫困村民进行免费农业技术培训,累计培训2000余人次。重点对25家贫困户进行帮助,实现脱贫103人。

“扶贫先扶智”,技术对贫困户帮扶作用之大,让于贤娇牛刀小试就尝到了甜头,干劲儿更大了。2019年3月,于贤娇在组织荆楼村、李台村和罗滩村的108名村民进行果树管理技术培训,林下种植、养殖;帮助68人基本掌握了果树疏花疏果的技术和工艺,43人掌握了果树病虫害整治管理技术。当年7月份,又组织98名村民在龙泉源千亩梨树园区进行果树病虫害预防、补施追肥以及冬季田间管理的示范和指导。掌握了管理技术村民,在果树收入中平均增收5000元左右。

“我认为帮助贫困村民有了一技之长,在劳动中脱贫致富是脱贫攻坚的一个很好的路子。”于贤娇经常泡在农田里,脸庞晒得黝黑,挽着裤腿就能下地干活的他,看上去越来越像一个质朴的农民了。然而看到在自己的帮助下,贫困村民们掌握了劳动技能,增加了收入,于贤娇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作为大众创业导师,于贤娇又在指导农民工返乡创业上动起了脑子。今年4月份,于贤娇参加河南省农民工返乡创业专家服务团,先后到长垣市、卫辉市、新乡县、获嘉县和原阳县等地12家返乡创业企业进行实地调研,现场指导。为进一步支持返乡农民工在家乡创业兴业,更深入地辅导返乡创业项目,他又先后深入长垣标普农业、卫辉文绘文彩非物质文化遗传项目、新乡县龙泉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单位,针对问题专题辅导,详细咨询,对创业中遇见的问题和困难,分类归纳,分层次现场帮助解决。

“家业家业,有业才能兴家。农民工背井离乡出外打工不就是为了脱贫致富吗?能在家门口创业,不仅自己可以致富,还可以带领乡亲们走上致富的康庄大道。我觉得,这样才算是真正给了贫困户一根‘钓鱼竿’,甚至是‘捕鱼网’。”在助力脱贫攻坚的路上,于贤娇越走越有信心,越走越有思路。 (陈旗 周宾祖)      

人报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