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新慈善法如何以法促善、依法行善?
发布时间:2024-09-16 20:52:09  来源:人民网  作者:admin  点击:1740次

慈善事业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修改后的慈善法正式施行,为慈善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创造了更加良好的法治与政策环境。

修改后的慈善法有哪些亮点?如何贯彻落实修改后的慈善法?对此,人民网采访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

人民网:此次修改慈善法是基于哪些考虑?

郑功成:2023年12月29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修改慈善法的决定。今年9月5日,修改后的慈善法正式施行。无论是制定还是修改,都是为了促进慈善事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依法行善是现代慈善的重要特征,法律的规范为慈善行为提供了治理依据。此次修法的目的是要实现以法促善、依法行善,体现了对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和走中国特色慈善事业发展之路的追求。

人民网:新修改的慈善法有哪些亮点?

郑功成:为了确保慈善事业规范有序发展,增强慈善组织、慈善行为的公信力,此次修法弥补了应急慈善、社区慈善、个人求助网络平台等多个法律规制的空白;细化了慈善组织、慈善信托、公开募捐、信息公开、法律责任的规制;强化了政府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责任和措施;进一步明确了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的职责等。

人民网:此次修改慈善法有哪些重要意义?

郑功成:修改后的慈善法充分体现了中国慈善事业必然要走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的要求。例如,明确要促进社区慈善发展,体现了对我国千百年来亲友相济、邻里互助优良传统的认可与传承;将“为特定受益人募捐的个人求助网络平台”纳入慈善法中,是法律对中国人行善逻辑的认同;对网络慈善规制的完善,也是对具有中国特色的慈善形态的重视等。

同时,此次修法意味着中国特色慈善事业没有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上升到了法制层级,进而会融入具体的慈善政策与实践中,真正走出中国特色慈善事业发展的康庄大道。

人民网:如何贯彻落实修改后的慈善法?

郑功成:首先,应聚焦到“如何进一步促使我国慈善事业步入具有公信力的高质量发展轨道”上。要打造“阳光慈善”,褒奖优质慈善组织与慈善行为,发挥其正向引领作用,并坚决打击借慈善之名行欺诈之实的团体与个人违法犯罪行为。

其次,我们应当全面加快营造有利于慈善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政策环境与社会氛围,扎实推动慈善事业发展进入快车道。要全面、准确地宣传好修订后的慈善法及相关政策,让慈善事业参与主体和公众明了法律法规政策规制及实质精神与具体规范,做到心中有法、行为有据。

最后,还要提升对慈善事业多重功能的认知,共同营造有利于慈善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理性的社会氛围。让我国的慈善事业在越来越健全的法治环境和越来越有利的社会环境下获得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