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从县城的发展路径、特色产业、人文风貌等视角,可以反映出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积极探索和显著成效。从今天起,羊城晚报推出“走进县城看发展”专栏,深入调研采访典型县城建设发展的特色亮点和经验做法,敬请关注。
羊城晚报记者 张文 通讯员 李巧
2021年11月,位于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桂头镇的丹霞机场顺利通航,为乳源这座南岭脚下的粤北小城与外界的经贸、旅游搭建起更加快捷高效的“空中桥梁”。而在乳源县城,南水河上的滨江桥春节前建成通车,洲街桥扩建工程进展顺利,加上迎宾桥、紫荆桥、鲜明桥,一座座桥与周边道路形成网格交通系统,让交通更加顺畅,群众出行更为便利。
近年来,乳源紧紧围绕“全力筑牢粤北生态屏障、打造北部生态发展区绿色发展乳源样板、奋力走在全国少数民族自治县前列”的目标定位,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为导向,在城镇建设品质、城镇公共服务供给质量、产城融合发展等方面实现显著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推进新型城镇化
乳源县坚持以人为核心,将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积极推进农村“三权”权益改革,保障农业转移人口“三权”权益,同时全力做好零门槛落户服务保障,积极推进搬迁安置人员、进城务工人员落户城镇,使农民转得放心、移得安心。2021年乳源城镇化率为47.16%,城镇化率稳步上升。
在住房保障上,建成瑶乐居、政研新村、机场安置小区等多个安置点,将易地移民搬迁、地质灾害搬迁等政策相结合,推进移民搬迁安置工作。近几年妥善安置3个瑶族镇4700余名村民整体迁移至县城或镇区。从偏远深山区迁到适宜居住的地方,群众日常出行、子女教育、看病、饮水、就业等难题得到有效解决。
为增加进城务工人员就业机会,乳源加大就业技能培训力度,三年来培训12000人次。
打造“最美少数民族县城”
对于乳源县城居民来说,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机场通航、新桥通车,城镇建设提质增速是“可见可感可知”的。日新月异变化的背后,与当地强化城镇规划引领、统筹生产力布局、实现空间精准管控的谋划分不开。
乳源以建设“生态景观壮美、民族风情浓郁、休闲浪漫文明”的“最美少数民族县城”为目标,推进城市“东拓、南进、西优、北控”战略,全面提升县城承载力和发展辐射力。
近年来,乳源实施县城品质提升“439”行动,建成城市广场、全民健身广场,完成县城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和多个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完善县城道路设施,启动北环路改造、洲街桥建设、东湖大道等市政道路建设工程。
以丹霞机场落成通航为契机,乳源还加快构建“水、陆、空、铁”一体衔接的现代化交通体系,完成乳桂路等7条公路提升改造,并积极配合推进韶连高速、韶贺高速等项目前期工作,打造贯通全县的立体综合交通网络,为新型城镇化提供交通支撑。
以产业集聚促产城融合
为构建绿色生态产业体系,乳源近年来大力推进“十个一”工程建设,推进产业集中向城镇集聚,同时打造乳桂经济走廊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聚焦产业创新发展,重点培育以健康产业、高新材料、航空产业、总部经济为主导的产业体系。
围绕“土地盘活、产业集聚、产城融合”三大目标,乳源全力推进东阳光“厂区变园区、产区变城区”试点工作,将东阳光及关联的上下游产业工厂区纳入改革试点实施范围,加快从传统的生产型厂区向产城融合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转型,推动园区与县城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公共服务设施共享,推动实现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资源资产价值化。
乳源还通过着力抓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推动产城融合发展,强化县城与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