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畅通、保安全、优服务—— 护航百姓春运出行平安顺利
发布时间:2025-01-09 18:10:0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admin  点击:1430次

随着春节临近,为期40天的春运即将拉开帷幕。今年春运从1月14日开始,2月22日结束。作为“流动的中国”的生动写照,今年春运有哪些新特点,百姓的回家路该如何保障?在国新办8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围绕相关问题回应了社会关切。

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将创新高

据交通运输部等部门预计,今年春运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将达90亿人次,其中铁路、民航客运量有望分别突破5.1亿人次和9000万人次,均将创历史新高。从出行结构看,自驾出行将稳居主体地位,预计达72亿人次,约占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的八成,高速公路车流量单日峰值或创历史新高。

“从时空分布看,今年春节较往年偏早,春节前后将呈现学生、务工、探亲、旅游等四种客流叠加情况,集中度较高。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等城市群仍是客流主要集中区。”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表示,考虑到春运期间交通运输将在短时间内提升至满负荷状态,保畅通、保安全、防范恶劣天气、统筹客货运输等方面存在较大压力。

作为旅客中远途出行的重要出行方式,铁路在春运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铁集团客运部负责人朱文忠表示,2024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超16.2万公里,其中高铁超4.8万公里,铁路部门将深入挖掘线路和装备资源,最大限度提升运输能力,着力增加春运客流集中方向运力,每日安排旅客列车超1.4万列,每日可增加座席50万个左右,客座能力同比增长4%左右,全力保障广大旅客的出行需求。

面对旺盛的出行需求,中国民航局运输司司长徐青指出,今年春运期间,全国日均航班计划约18500班,同比增长8.4%。民航部门将在引导航空公司不断优化航线网络的同时,支持航空公司积极为农民工、学生等集中客流提供直达包机服务,并通过提升航空运输网络干线、支线衔接水平,完善中转便利化服务,为旅客提供更加优质的中转出行选择。

让每一位旅客都能安全返乡

春运关系着亿万家庭新春团圆、平安出行、顺利出行。如何让每一位旅客都能安全返乡,是百姓关心的重点。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局长王强表示,为保障群众春运期间出行平安,公安部已启动相关工作,在全面排查治理安全隐患基础上,全警动员护航平安春运,最大限度提供安全出行服务保障。

春运期间是低温雨雪天气的高发时期,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王亚伟指出,预计春运期间,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比较频繁,强度总体偏弱,但冷暖起伏较大。建议北方地区加强防范阶段性降雪造成的道路结冰、积雪对交通和旅游出行带来的不利影响,西南地区高海拔桥梁、隧道等局部路段需防范道路结冰等不利影响,华北、四川盆地还要注意防范阶段性能见度较低对交通出行带来的不利影响。

对此,应急管理部安全协调司司长汪崇鲜表示,为进一步做好春运期间灾害防范应对,应急管理部会同有关部门及时修订完善应急预案,强化物资队伍准备与培训演练,提前配置一批重型除雪除冰装备,狠抓大跨度建构筑物等重点领域隐患排查整治,进一步提升电力、高铁的融雪除冰能力。

“同时,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和安全生产等专业救援队伍提前针对冬季灾害特点强化装备、力量准备,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发生灾害事故后第一时间抢险救援,全力保安全、护稳定。”汪崇鲜说。

用心用情做好春运服务

随着群众出行规模进一步增长,“服务”成为今年春运的一个关键词。

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负责人高博表示,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更多的人选择新能源汽车自驾出行。春运期间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服务保障情况,大家十分关注。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1月底,全国高速公路服务区(含停车区)累计已建成充电桩3.31万个、充电停车位4.93万个,较2023年底分别增加1.21万个、1.66万个,已建设充电设施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占比从2023年底的85%提升到97%,除少数高海拔服务区外,基本实现全覆盖。

“充电排队是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带来的阶段性挑战,我们正会同相关方面全力以赴,持续优化提升各项充电服务,更好保障人民群众便捷绿色出行。”高博呼吁广大车主朋友在出行前尽量做好车辆电量规划,高峰时期尽量错峰充电、少量补电,提升整体充电效率。

铁路和民航部门也均在各自领域全力做好准备,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平安有序温馨出行。铁路部门将在优化12306系统功能的同时,做好重点旅客服务,并改进旅客在途服务、加大票价优惠力度。民航部门将在提升春运期间航班正常水平基础上,及时向旅客发布航班动态信息,提升客服电话接听率,重点关注老年人、残疾人、儿童、首乘旅客等群体实际需求,进一步提高旅客服务水平。

“春运关系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我们将全力以赴做好春运各项工作,有效保障春运平稳有序安全,保障人民群众平安、便捷、温馨出行。”李春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