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预警连发31天,背后还有个警报!
发布时间:2020-07-02 16:28:00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蓝蓝天  作者:杨晓冉  点击:268次

7月2日,中央气象台连续第31天发布暴雨预警。这一天,是第8个全国低碳日,主题为“绿色低碳、全面小康”。

这个全国低碳日恰逢南方持续第31天暴雨,这当然只是巧合。不过,要说起来,“罕见暴雨”和“绿色低碳”,并不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码事,二者之间确实有关联呢。

气象专家提醒我们,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容易发生南方暴雨这样的极端天气。而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原因,正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我们今天的绿色低碳行动,对未来的气候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上图:连日来,重庆市涪陵区多地普降暴雨、特大暴雨,导致部分地区发生城市内涝、河堤决口、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图为6月28日,现场救援队员在转移被困老人和小孩。(黄春红摄)

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老天爷容易“走极端”

从6月2日以来,中央气象台已连续31天发布暴雨预警。回顾整个6月份,我国江南、长江中下游、江淮入梅时间比常年偏早,南方地区共出现5次大范围降雨天气过程,暴雨覆盖范围广、强度大,其中江苏、安徽、湖北等地部分地区降雨量比常年同期偏多1倍以上。

最近南方不少地方的暴雨,打破了历史纪录。这种天气,被称为“极端天气”。不仅仅是暴雨、洪水,高温、干旱、龙卷风等极端天气,近年来也在世界各地频繁出现,“几十年不遇”甚至“百年不遇”的天气一再发生。6月20日,位于北极圈内的俄罗斯维尔霍扬斯克地区气温达到37.8℃,创下新纪录。往常,当地6月的最高气温平均值为20℃。科学家在学术期刊《气候》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北冰洋很可能在2034年迎来第一个“无冰之夏”。

极端天气对人们的生命安全、身体健康、农业、生态系统以及基础设施等,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可以说,气候变化就在我们身边,气候失衡的威胁现实存在。

近年来极端天气肆虐多地,原因何在?全球变暖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原有的气象规律被打破,一些地方罕见天气越来越多,未来还可能进一步增多增强。从目前的科学研究看,全球变暖最显著的影响之一,就是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繁发生,这是一个普遍公认的结论。

世界气象组织认为,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全球极端高温和降水等事件增加,这与温室气体浓度上升导致的长期趋势总体相符。

极端天气频发,不能只让老天爷“背锅”,实际上,人类活动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导致全球变暖、气候变化,是一个重要因素。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表明,人类活动极有可能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因。

可见,暴雨预警连发31天的背后,还有个红色警报不容忽视,那就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老天爷时常“不按常理出牌”,天气气候很容易“走极端”。

我们可以从点滴小事做起,减缓气候变暖、保护气候安全

最近的南方暴雨、北极高温等极端天气,再一次敲响了气候变化的警钟,凸显了全球合力落实《巴黎协定》的紧迫性。

如果不能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全球气候持续变暖的趋势就无法遏制,人类社会将会面临很高风险。“天帮忙”很难指望,“人努力”才有希望,持之以恒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才能减少极端天气出现的频次和强度。

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和行动可圈可点。不过,我国既要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又要减排温室气体、应对气候变化,这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艰巨任务,还需要社会各界持续付出艰苦努力。在政府、企业等发力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同时,亿万公众践行低碳生活方式,汇聚形成绿色合力,对保护气候安全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我们可以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在衣、食、住、行、游等方面,更加绿色低碳,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减少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耗用,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

比如,购买使用节能电器,选择节能环保型汽车,夏天把空调温度调高一些,人走灯灭节约用电,少开车多坐公交或步行,长时间停车时熄火,节约用纸减少林木损耗,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餐具,拒绝过度包装的产品,等等。

环球同此凉热,没有人能置身事外。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没有哪个人是旁观者、局外人、批评家。为了一个更安全、更洁净的“地球村”,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做一个绿色低碳“行动派”!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蓝蓝天工作室  刘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