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中国》第二季将开播,传承历史文化
发布时间:2022-02-28 08:52:58  来源:北青网  作者:admin  点击:2645次

传承华夏文明薪火、激活历史记忆。由中宣部(国务院新闻办)“纪录中国”传播工程支持、国家广电总局宣传司指导的大型历史文化纪录片《中国》第二季,将于2月28日19:30登陆湖南卫视、芒果TV,以前沿视听技术、创新影像叙事,为观众呈现极具视听美感的、有血有肉的中华文明演进史,描摹从盛唐起的千年脉络,让历史“活起来”!

点击进入下一页

  集集新风貌,精巧叙事刷新观众体验

  纪录片《中国》第二季承袭第一季特色并精细创新,采用“以人入史、以人述史”的制作手法。本季的史实更加丰富,选取的人物更加多元,还原的历史场景更多,戏剧性和故事感也更强。据悉,纪录片《中国》第二季由“惊变”“梦境”“大都”“市井”等多个主题组成,讲述中国自盛唐拐点至辛亥革命的思想源变。该片充满了一种自然美感与诗意品质,并在叙事上实现精细创新,可谓一集一风貌,每集都有新风格。例如今晚播出的第一集《惊变》,采取“以诗证史”的新颖角度,通过对“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生平与创作的描摹,让人感受到大唐的兴衰,并在此流变中映照出时代的朝向。实际上,在历史通识的基础之上,纪录片《中国》第二季采用了种种大众熟悉又陌生的叙事角度,描摹出一个个影响了中国命运的人与瞬间,在每一集里,都以新颖视角给观众带来惊喜。

  实力派齐聚,激活全景式历史时空

  延续原班人马倾力打造,纪录片《中国》第二季,在吸纳一众观众反馈及专家建议后,在原有“大片化”、“假定性美学”、“技术赋能”等的创作基础上,深化了对叙事的钻研以及对史观的系统表达。一方面,历史人物的选择趋向多元化,诗人、画家、戏曲家、皇帝、大臣……多阶层、多侧面,打造了一个全景式的历史时空。同时,加强对叙事的挖掘与探索,增加历史知觉,梳理并描摹出数条并行的脉络主题,深刻展现中国一路走来的思想、政治、经济及文化沿革。

  面对如此宏大的主题,为了能深入浅出地将历史影像化、简明化,导演组邀请了国内致力研究不同朝代领域的十多位权威历史学者,坐镇纪录片《中国》第二季,包含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陕西师范大学教授沙武田,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双一流”特聘教授王小甫,中国历史研究院访问学者、陕西师范大学副教授冯立君等。诸多学者专家的参与,让第二季《中国》得以拥有扎实且鲜活的基底,在历史长河里恣意穿梭,不落窠臼亦不故作新词。

  两重实力加码之外,表演艺术家李雪健、萨日娜等老戏骨的加盟,也让《中国》第二季里对历史时空的构建,显得更为精准与生动。当李雪健饰演的乾隆皇帝,一面展现“十全老人”的休闲日常,一面又威严地接受英国来使的觐见时,几百年前的那些瞬间跃然屏上。萨日娜则饰演忽必烈的母亲——“四帝之母”唆鲁禾帖尼,这个传奇女人的出现,为铁马金戈的时代注入些许温情。中国历史研究院研究员鱼宏亮老师评论道:“在形形色色的历史影像中,《中国》把握住了那个时代最有张力的历史画面,并以精彩的叙事方式传达给了大众。”

  美学诗意表达,探寻中国精神脉络

  随着年代的推进,纪录片《中国》第二季的影像风格也出现了一定变化。片中适当启用特效,并在“假定性美学”的表达上,融入了不少写实表达,以一种独特中式表达,创造出独属于纪录片《中国》的影像风格。在画面构图上,《中国》充盈着传统美学风格,无论是在自然风光中的外景还是宫廷屋内的内景,都有一种独特的中式留白;在画面质感上,电影级画质依旧,但色彩表达又在光影流转中浓郁不少;而在拍摄方式上,纪录片以宽画幅来呈现重要场景及历史时刻,大气写意,可迅速将观众带入其中,感受历史的鲜活脉动,整体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纪录片《中国》式”的中国美学——其意蕴是古典的,而技法是现代的;其志趣是中式的,而表达是具有世界性的。

  这样的碰撞结合,让纪录片《中国》第二季在表达中国情怀、讲述中国故事的同时,也通过对人物自我和生活画面的渲染,激发观者的想象力和参与感,构建出一种更加年轻化、现代化和多元化的表达,恰恰印证了中国精神对外来文化兼容并蓄的能力。

  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让华夏文明“弦歌不辍”,必定需从历史中寻找密钥。精心打磨七年、精细创新,这部由湖南卫视、芒果TV、北京伯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非典型历史纪录片——《中国》第二季,发散出跨越时空的文化力量。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今晚开播的纪录片《中国》第二季。2月28日起每周一至周四19:30,锁定湖南卫视、芒果TV!同名图书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学林出版社出版,同步上市。让我们一起细品这一打开中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