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题材的现实主义新表达
发布时间:2020-06-03 14:45:00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王雪梅  点击:354次

原标题:农村题材的现实主义新表达

  《我的金山银山》剧照

  从5月开始,《花繁叶茂》《我的金山银山》《遍地书香》等一批扶贫剧先后在荧屏亮相。6月,讲述农村扶贫题材的《最美的乡村》也即将登陆央视一套晚间黄金档。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不少国产剧围绕这一主题进行创作。扶贫剧似乎成了国产剧的一个新风口。轻喜剧的风格,轻松幽默的表达,以及大量的互联网“梗”,是创作者们努力做到有意义的同时兼顾好看,向年轻观众靠拢的标志。

  为年轻人定制喜剧梗

  《花繁叶茂》以贵州省枫香镇为原型,展示了典型南方农村的脱贫难题;《我的金山银山》从乡镇企业出发,展示产业扶贫、易地搬迁和电商扶贫的多种“通路”;《遍地书香》则从文化扶贫入手,以读书带动产业的升级发展。虽然扶贫各有高招,但已播的这三部扶贫剧却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轻喜剧风格。

  单是三部剧集的主演就可见一斑。《花繁叶茂》的男主角是喜剧电影演员出身的王迅,《我的金山银山》里村委会主任是由范明主演,而《遍地书香》的主角来喜虽然名头不大,但在《马向阳下乡记》和《军师联盟》中扮演的角色,都是喜感十足。“做主旋律剧一定要避免假大空、喊口号,一定要走心、接地气,让观众相信是第一位的。”《我的金山银山》导演贲放表示,喜剧元素的增加就是让扶贫剧年轻化的一种方式,作为“80后”,贲放认为制片方找到自己,其实是希望能对扶贫剧的表达加以革新,“剧中出现了很多年轻人的角色,像汤亮、范白露、范奋斗、汤婉、大宝贝等,这些年轻人都非常地接地气,很多喜剧梗都是为当下年轻人量身打造的。”

  现实远比剧本更精彩

  不管是已经播出的扶贫剧,还是即将播出的《最美的乡村》,今年扶贫剧创作从整体上看故事有连续反转,人物关系也跌宕起伏,有的甚至因为戏剧冲突较多,被称为扶贫版的《乡村爱情》。

  对此,导演贲放直言,扶贫剧里的故事并不是瞎编,“很多故事都是编剧深入几十个贫困村采集的真实故事改编而成,凭空想的故事远不及生活带给我们的故事精彩。”《最美的乡村》总编剧、监制郭靖宇也表示,该剧采取单元剧的形式,其中每一个段落的故事容量足够作为一个完整剧集来呈现。以其中一个故事为例,就有退伍转业军人拒绝承认贫困户,与新来的第一书记“斗法”的故事。主线之外,第一书记还要解决另一个村里原村主任岳父违规吃低保的问题,在处理了涉事村主任后,脱贫还要仰仗此人。

  “这些故事看着很戏剧化,也都是有现实依据的,我在承德专门住了几个月,我们的另一位总编剧杨勇此前也有做乡村干部的经历。”郭靖宇直言,扶贫剧现实主义的表达,并不意味着要回避戏剧性,“回避戏剧性其实就是回避好看,农村的生活远比想象中丰富。这次剧中我们就展现了一些匪夷所思的致贫方式,过去一提农村贫困都是大病致贫,或者缺乏产业,这次剧里就出现了‘因酒致贫’和‘因嘴致贫’,观众看了可能会惊讶,但这些案例确实也都是有原型的。”

  政策口号要活学活用

  和过去的农村剧不同,作为国家扶贫政策的另一种解读,不少在播的扶贫剧不可避免地开始出现了政策口号。这种对政策口号的使用,乍一看可能违背电视剧表达规律,似乎有点不接地气。但对于基层的扶贫工作,这种政策口号的宣讲其实是必不可少的存在。郭靖宇透露,自己在写剧之前也不太了解基层的扶贫工作,但是下乡体验了几个月后,基层扶贫干部的那句“贫困户建档立卡‘回头看’”,再拗口也成了常在嘴边的“知识点”。“当然我们在使用的时候也需要注意频率和方式,不能为了讲政策而讲政策。”他说。

  “我们这部戏在创作之初,就定位要360度全面展现脱贫的相关政策,让还处在贫困地区的人民看了后可以学以致用。”贲放认为,扶贫剧除了作为电视剧的基本功能外,其实还有更多的社会效益。剧中分别展现了产业扶贫、异地搬迁扶贫、电商扶贫、企业扶贫、金融扶贫和教育扶贫等各种方式,其实也是希望能够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在贲放看来,轻喜剧的表达,以及年轻人的参与,都在试图让扶贫剧更容易被观众接受,适当穿插使用政策口号,用寓教于乐的方式把中央精准扶贫的精神传递下去,目前来看效果还不错。(记者 李夏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