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沙丘》配不上过于宏大的解读
发布时间:2021-10-28 03:39:32  来源:红星新闻  作者:郁风  点击:5666次

WPS图片-修改尺寸.png

衡量一部电影的好坏,更应该着眼于电影质量本身,而非被原著或影评人所影响。

如果用两个字来形容热映影片《沙丘》的观影感受,笔者认为是“煎熬”。3D画面不够优质,色调过于昏暗,而抛开不够优秀的画面表现,这部电影更多的问题在于让人很迷惑。

《沙丘》原著小说在西方享有盛誉,在西方科幻界的地位类似于《三体》之于中国科幻。因此,它被改编上大银幕是让很多原著粉激动不已的事,他们也借电影上映之势去宣传《沙丘》所表达的宏大命题和意义,诸如政治、哲学和宗教。但是,小说是小说,电影是电影。

电影《沙丘》几乎不需要剧透:皇帝为了制衡手下家族势力,策动两大家族相互仇杀,最后幸存的王子踏上了漫长的复仇之路。这种权力斗争、孤胆复仇的戏码,并不新鲜。你若想在《沙丘》中看到政治的复杂或人性的阴暗,可能通通都没有,有的只是明面上的家族情仇。

所以观影者会很奇怪,为什么在遥远的未来,还实行这种落后的欧洲中世纪皇权分封制,这并不符合人们对未来的惯常认知和历史发展进程。影片“高明”的一点是,对这一背景设定只字不提,可能导演也知道,会有人写下上万字的背景介绍和“深度解析”,从而营造一种“看不懂《沙丘》的精妙,是欣赏水平不够”的伪高级感。

作为一部有独特设定的科幻电影,对背景进行介绍是极为必要的,道理很简单——电影的受众可不只是原著粉。在这点的处理上,《沙丘》导演维伦纽瓦是失败的。他没有向没看过原著的观众解释:为什么我们看到的是一部中世纪巫师片?

事实上,除了影片中的飞行器有些许未来科幻色彩外,电影从场景、制度、技术到格斗都停留在了中世纪。印象最深的一个细节是,为了浇灌沙漠中的树,需要人工悉心照料灌溉,一万年后的人类似乎都还没系统解决自动浇灌?此外,影片中更没有什么手机电脑、人工智能或者移动互联网。当然在原著小说中可找到答案,这是此前与人工智能的大战导致的,但问题是,电影对这一背景只字不提。

影片出色地还原了欧洲中世纪的神学和巫师残留,所以自然会凸显玄幻小说中“你被选为救世主”的情节。为了营造出巫师的神秘感,男主反复在迷离的梦境和呓语中切换,导演还用了大量的慢镜头放缓节奏,试图展现原著的哲学性,剧中人物也说着哲理满满的台词和优美的文学语句,但违和的是,这与情节、场景并不贴切。

《黑客帝国》的成功早已证明商业快节奏镜头和科幻哲学探讨并不矛盾,但维伦纽瓦可能觉得,把镜头放慢,把视角拉远,把色调降下来,就能表现出有异于漫威的史诗感和艺术感。这样的问题其实在此前的《银翼杀手2049》中已被诟病,可以说,缓慢的节奏和平淡的剧情就制约了观众去领略小说中出色的哲学意味。或许,就是这样“小众独立”的特点反而将维伦纽瓦逐步推向“神坛”,以至于在电影《沙丘》中,维伦纽瓦继续“继承”甚至放大了这样的手法,然而却收到了大多数好评。

这种过于神化某位导演或巨作的文化现象是让人迷惑的。衡量一部电影的好坏,更应该着眼于电影质量本身,而非被原著或影评人所影响。你当然可以喜欢这部《沙丘》,这部电影在豆瓣已获得7.9的评分。但如果不喜欢,也大可不从众地给出批评。不论是对自身还是对创作者,这种批评都是一种可贵的清醒。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郁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