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消费端碳排放长期低于生产端
发布时间:2024-05-30 20:59:08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admin  点击:1526次

  昨天,中国科学家首发《消费端碳排放研究报告(2024)》。1990年至2019年间,主要发达国家消费端碳排放普遍高于生产端碳排放,主要发展中国家则反之,中国消费端碳排放长期低于生产端碳排放。专家呼吁统筹生产端和消费端,构建更为科学合理的核算体系,更科学公正地分配全球减碳责任。

  该报告由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牵头,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和清华大学等单位共同编撰。

  碳排放核算是国际碳定价的重要基础,是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重要前提。碳核算方法主要分为生产端和消费端两类,生产端碳排放核算体系以生产活动属地为边界,不能完全体现经济活动的互联互通性,忽视了商品和服务贸易中转移的隐含碳排放。基于消费端的碳核算着眼于消费行为所引发的碳排放,能够全面核算不同地域或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刻画经济活动中的碳足迹,评估不同消费主体所引发的碳排放动态。

  “目前广泛采用的生产端核算法未考虑贸易导致的碳排放转移。基于消费者视角的碳核算,更有利于明晰生产者与消费者碳排放责任归属,有助于全球更好地践行公平正义原则和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副院长魏伟研究员说。

  报告集中呈现了基于消费端视角的全球碳排放研究最新结果,分析了1990年至2019年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消费端碳排放的演变特征,评估了典型产品的贸易碳转移效应。报告显示,2019年,主要发达国家通过国际贸易向其他国家地区转移14.8亿吨碳排放,而主要发展中国家承担了约33.9亿吨隐含碳排放。

  1990年至2019年间,中国消费端碳排放长期低于生产端碳排放,生产端和消费端碳排放差值由1990年的7.0亿吨增加到2019年的18.0亿吨。中国目前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隐含碳排放的承担国。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副总经理李瑾认为,发展中国家通过国际贸易承担了更多的碳排放,但是目前受到绿色贸易规制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这份报告为在国际贸易中争取更多话语权提供了研究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