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学为影视改编提供优质内容
发布时间:2021-10-28 06:30:3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海飞  点击:7985次

通俗网络小说的影视改编,在当下影视剧创作中占据了不小的比例。这其中有爆款,有口碑好剧,但也有烂尾剧和低分剧。与此同时,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低迷,优秀的传统文学作品越来越被影视改编所青睐,正朝着一个良性的方向发展。

大量传统文学作品的生命力被时间所检验,同样也被影视改编所检验。古典小说如四大名著、《聊斋志异》等,早早被列入影视剧的改编序列。而《城南旧事》《边城》《阿Q正传》《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孔乙己》《林家铺子》《围城》《四世同堂》等现代小说,也被一一搬上荧屏或银幕,一些作品如《四世同堂》播出时竟至万人空巷。如果说很多通俗网络小说主要依靠想象力编织的传奇性情节取胜,那么传统文学作品,则依靠其深厚的文学功底、深刻的思想内涵、丰富充沛的人性情感、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再度引起当下制作公司或平台的关注,成为接下来开发影视剧优质内容的优选。

之前二三十年,当代传统文学作品为影视剧提供了大量的优秀内容。如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徐贵祥的《历史的天空》、麦家的《暗算》、都梁的《亮剑》、刘静的《父母爱情》、陈忠实的《白鹿原》、阿来的《尘埃落定》等优秀小说改编的同名电视剧,以及毕飞宇的《推拿》和《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原著《上海往事》)、莫言的《红高粱》、麦家的《风声》等改编的电影作品,都是由小说家提供了扎实的母本。就当下来看,小说被改编为影视剧并不是作家们写作的初衷或目的,部分小说家甚至排斥影视剧改编,但是作为一种强大的视听媒介,影视无疑已成为小说原著传播的重要途径。这一点慢慢被作家们认识到。

扎实做剧、内容为王已经成为影视界的共识。优秀传统文学作品提供的醇厚养分,使影视改编更容易成功,更接地气。一部真正优秀的作品,一部适合影视改编、有着好故事、充满人性正能量的小说,很难不被影视界的“文探”们发现。从近两年根据忽培元小说改编的《花开山乡》(原著《乡村第一书记》)、根据赵德发小说改编的《经山历海》(原著《经山海》)等,我们可以看到,传统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势头正好。

近几十年来,影视艺术快速发展,其优秀者同样能够为文学增色添彩。如《闯关东》《北平无战事》《大明王朝1566》《我的团长我的团》等优秀剧目,最后也转化为同名小说,其剧本故事构架比有些长篇小说作品更牢固,更见内涵,更有丰富生动的人物。从这个层面上来理解,文学和影视作品其实是互通的,相互依存,相互成就。传统文学是影视重要的支撑力量,在影视创作当中应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一个伟大繁荣的时代,一个良好的影视创作环境,让传统文学作品有了更大的生长空间。百年党史中无数平凡又不凡的人物与故事,新中国70多年的发展成就,改革开放40多年的沧桑巨变,都是创作者们挖掘不尽的创作富矿,是“描摹当下”的最佳素材。

传统文学坚守的思想性和独特气质,能赋予影视改编作品特殊魅力。作为一名小说家和编剧,我十分期待传统文学在影视作品改编中发挥更大作用,两者相得益彰,繁荣共赢,也期待传统文学作品读者和影视作品观众群体能够高度重合。这是不同艺术样式之间、人与艺术之间的美好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