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明星艺人榜单!告别刷量时代
发布时间:2021-09-02 02:15:54  来源:红星新闻  作者:admin  点击:3943次

8月27日,中央网信办发文宣布将进一步加强“饭圈”乱象治理,得到了众多网络平台的积极响应,QQ音乐、网易云音乐相继宣布对所有付费数字专辑及单曲进行限购,并下架了明星艺人榜单、人气榜单,只保留音乐作品相关排行。

红星新闻记者采访了音乐行业相关人士,他们不约而同地认为,国内音乐平台正式确认数字专辑限购后,也让音乐行业彻底告别了刷量时代。当行业切割掉社交媒体热度、数据流量榜单和数字专辑销量绑定的利益格局后,尽管会遭遇短期调整,但却是长期利好。

取消相关榜单、限购数字专辑

回归“理性消费、认真听歌”

网信办通知的第一条,便是“取消明星艺人榜单”,明确告知,“取消所有涉明星艺人个人或组合的排行榜单,严禁新增或变相上线个人榜单及相关产品或功能。仅可保留音乐作品、影视作品等排行,但不得出现明星艺人姓名等个人标识。”此外,通知中关于“优化调整排行规则”和“不得诱导粉丝消费”的内容,也与这一条相关。

在通知发布后,各大网络平台纷纷做出回应:QQ音乐取消了人气榜、音乐巅峰榜等涉及明星艺人的榜单,对数字专辑的购买数量进行了限制,用户已购买的专辑已无法重复购买;网易云音乐下线了所有明星艺人榜单,并对所有付费数字专辑及单曲进行了限购。

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网易云音乐官方回复,此前平台已持续推进清理有害信息,强化未成年人保护措施,抵制“无底线追星”等多项举措。“1、下线所有明星艺人榜单。仅保留音乐作品相关排行,并持续强化作品导向,增强专业性评价权重。2、对所有付费数字专辑及单曲进行限购。限购将于近日全面启动,成为常态化规则。3、继续强化社区账号及内容治理,持续打造和睦友爱的云村社区氛围。”

随后,红星新闻记者登录QQ音乐,点击进入畅销榜单,已经不能看到每日实时的销量变化及排名上升下降状态,购买专辑的粉丝可以组建的公会及每日销量的英雄榜和粉丝累计销量最多的榜单也已取消。同时,已购买的专辑,除了可以再买一张赠送朋友外,已不能重复购买,还会提醒“你已经购买过该专辑”,以及“请理性消费”等字样。

平台下线艺人榜单、限制专辑购买数量的举动得到了众多网友的支持:“支持平台的决定,有些明星做数据真的太假了”“回归音乐本质”“这下可以知道谁是靠自己真正的实力了”……数字音乐的出现是为了听歌的便利和版权的保护,不应该成为饭圈刷榜的工具。希望平台限购,能在一定程度上遏止饭圈攀比现象,让用户回归“理性消费、认真听歌”。

数字专辑崛起曾助推行业发展

“饭圈文化”却让数据变了味

国内最早做数字音乐付费的,是华晨宇。2014年8月,他在微博发布了2元一首的单曲《Why Nobody Fights》,这首歌在微博卖了15万元。虽然销量跟现在的数字单曲相比不算高,但华晨宇却因此被称为“国内网络音乐付费第一人”,开了先河。同年12月,周杰伦的《哎哟,不错哦》以数字专辑形式在QQ音乐发行,销售额达300万元,成为首张数字白金唱片。2016年,《周杰伦床边故事》在QQ音乐上线,36小时销量突破1000万元,22天突破1500万元,同样创造了行业奇迹。也是在同一年,QQ音乐宣布其数字音乐专辑累计销售2000万张,总销售额突破1亿元。

红星新闻记者发现,当年选择发行数字专辑的大多是粉丝基数较大的音乐人,如周杰伦、鹿晗、李宇春等。随着数字音乐的发展,更多独立音乐圈的头部音乐人,像赵雷、新裤子等也开始发行数字专辑,并取得不错销量。慢慢的,越来越多的艺人发布付费数字专辑,付费音乐的环境有了变化,越来越多的用户愿意为音乐买单。但饭圈的出现、粉丝经济的崛起,让本该代表歌手实力与成绩的作品数据变了味。

“偶像出了专辑,不买你就是‘白嫖’。买一张或者几张还晒出来,你就是‘黑粉’。最基本也要人手100张,还不一定晒出来。”粉丝小曦(化名)之前购买了自己偶像的专辑,但因为只买了10张而不好意思晒出来。今年5月,《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对1616名14-35岁人群开展了追星专项调查,一位粉丝表示曾参与过目标金额为20多万元的“集资”活动,她表示,花钱最多的人,会花好几万元买专辑冲签售。“有个偶像前段时间出了数字专辑,大粉要求粉丝购买专辑,没买到200张以上,直接开除粉籍。”

受“饭圈文化”影响,会有大量粉丝为给自家偶像做数据而重复购买同一专辑。同时,各大平台提供给粉丝的玩法也多种多样,除了专辑铭牌以及解锁周边福利,还升级了常规线上解锁、线下投放以及爱心公益项目,这样就能极大程度地满足粉丝想要的应援和曝光率。在《中国青年报》的调查数据中,73.4%的受访者指出粉丝团会道德绑架,强迫粉丝“氪金(花钱)”。这也印证了,数字音乐专辑在缔造销量神话的同时产生了巨大的泡沫,一位歌手数字音乐专辑的销量多少,并不能与他的作品质量、影响力划上等号。

形成好音乐的良性循环

才能让乐坛真正繁荣起来

对于各大平台的新举措,音乐人、经纪公司等相关从业者非常支持。

ETM活力时代副总李照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所有的榜单,建立的初衷都是帮助大家了解行业里好的方向。“在饭圈文化的冲击下,所产生的其他服务,比如一些冲榜单、打投业务,已经极大的扰乱了市场。知名度、人气、粉丝、资金在谁的手里,谁的榜单就高。但这个‘高’,是利用了各种打投模式或者是抢占资源位的竞争,这就导致了一些本来很优质的歌曲得不到公平的露出机会,而那些拥有流量的内容永远都占据榜首。”音乐艺人的培养是李照公司的重要板块,其旗下的艺人大多都是偏创作的音乐人。“(通知)可以让整个行业冷静下来去思考。”

“所谓的用非正常手段促成的榜单,对音乐行业是伤害。这种畸形的状态,背后是资本的驱动。如果没有这样的举措,对于行业来说,是非常黑暗的。”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草台回声创始人、CEO戈非直言,这一系列举措在一定程度上让整个音乐行业竞争趋于公平化。“实现真正的、公平的、没有幕后操作,在平等状态下,用创作力、作品去说话,让真正有价值的音乐,能够获得对等回报,有更多的音乐公司、音乐人愿意投入其中,形成一个好音乐的良性循环,这样乐坛才能真正繁荣起来。”

见证了华语乐坛高低起伏的知名乐评人卢世伟,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感慨道,“只保留作品的上榜,保留一个作品的自尊,我觉得挺好。”在他看来,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偶像粉丝霸占了音乐的公众展示平台,这让很多有质量的作品没有出头之日。“很多优秀的音乐作品有时候并不具备足够的人气,他们没有足够的粉丝帮他们打榜冲榜单。取消了流量打榜这样错误的做法后,这些不具备人气却具备灵气的作品就有更多的机会展示出来。”卢世伟回忆上世纪90年代,大家都是一无所有的新人时,电台、榜单都会给到推荐机会,“这也将带动我们整个内地音乐再次繁荣。”

红星新闻记者观察到,作为音乐人收入的渠道之一,数字专辑本应是服务于全行业的商业模式,但在粉丝经济的畸形发展下,成了给顶流提升商业变现价值的“刷量武器”。数字专辑的风头也逐渐被偶像艺人占据,近三年尤为明显,榜单前列的艺人几乎都来自偶像选秀节目,动辄几千万的专辑销售额已经非常普遍。“过去有歌手发专辑,我很喜欢买几张推荐给朋友。但是现在很多粉丝为了帮偶像冲上榜首,都是几百几千甚至几万的去购买,然后闲置在一旁。只要榜单上显示了偶像的名字,就不管内容是什么,无关作品的质量、作品的类型,导致了很多无关专业、无关行业的消费。”卢世伟说。

他提到的“无关专业、无关行业的消费”,在李照看来就是这个产业所衍生出来的行业。“头部内容长期被一些营销公司和部分激进粉丝团体占据,不是公平的自然流量,而是靠粉丝的帮助和营销公司的运营。”李照坦言,“粉丝愿意去消费,帮助自己支持的艺人是正常的,但是中国的文化市场需要更多元的内容,平台资源被可操作的流量内容所占据,对于整个音乐行业而言,可能会是一个恶性循环,因为(上榜单)能产生更多的收益,然后又从收益中拿出更多,获取下一次的打榜。”所以,在音乐行业从业者看来,这让许多专心做音乐,有着行业标准、全球音乐标准的公司,没有办法获得正常对待。

让音乐人的才华、能力真正获得用户、数据

触发好音乐、好内容、好作品蓬勃发展

如今,各大榜单相继取消、数字专辑限购,意味着衡量顶流的标准会更加复杂,成为顶流的门槛也因此越来越高。尤其在这个节骨眼上,那些动辄销量千万、销售额亿元的流量歌手再发新数字专辑时,可能会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数据落差。“无论是这些流量歌手还是公司,都应该放平心态,做好自己。只有自己的音乐做好了,才有更多人喜欢,更多人来购买——而不再是单一消耗这些唯一喜爱自己的粉丝。”李照坦言。

卢世伟也谈到,“演员这个行业很容易牵扯到音乐里面,这些举措实施之后,能让他们更清楚地看清自己。一方面,让粉丝都回归这个流量本人,而不是再去刷他们的歌曲;另一方面,也还是让这些流量不能再依靠粉丝们刷数量送去榜单上,让他们退出乐坛还这个地方一个更纯净的环境。”卢世伟希望这些所谓“演还未优则唱”的流量明星,首先要反思一下,为什么不专注自己原本的行业,而是要拿音乐去赚钱?

数据的落差,不仅是对流量明星,对于平台也是如此。“如果平台只是变成牟利的工具,最后没有输出真正的音乐价值、文化价值,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对于平台长远的品牌价值来说,没有意义。”在戈非看来,所谓的“阵痛”,是之前无序发展该还的债。“平台也好,受众也好,真正回归理性,才能让音乐人的才华、能力,真正获得用户、数据、收益。国家出台的相关措施,把没有价值的东西打压下去,让流量、收入,有一定公平、公正的分配,触发好音乐、好内容、好作品的蓬勃发展,一定会让平台有价值。”戈非透露,在之前畸形的流量价值下,原本有音乐品位的平台,也在流量大战下,被拖入到没有音乐价值的快餐,是非常可悲的事情。

数字专辑限购会让之前享受到了数字专辑红利的顶流偶像或多或少有些措手不及。毕竟,在能够打榜刷数据的年代,只要数据漂亮,粉丝就有“底气”撕番位、撕海报C位。接下来,偶像歌手是否继续参与发行付费单曲或专辑?恐怕他们会有诸多考量。“一定会继续参与的,偶像和音乐人会有一些收入模式的差别,偶像可以通过商务、音乐发行、影视拍摄等,通过多维度赚取收益。独立音乐人相对难一些,大多通过版权和演出获得收入。所以说,对于偶像或者是流量生态圈来讲,影响有,但不是最大的。从另一个层面来讲,有更多人加入音乐内容的生产中来,会让整个生态的音乐作品更有活力,这是个好事情。”李照告诉红星新闻记者。

戈非表示,没有实力、没有能力的流量歌手注定会被抛弃。“现在已经不是靠流量、靠运作、靠资本去维护的状态。如果你没有音乐才华、实力,要么去走别的路,要么就要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在他看来,过去有很多艺人的音乐天赋不足以让他成为音乐人,“像吴亦凡这样的流量艺人,音乐水准不值一提,可笑的是还能堂而皇之做音乐节目导师,贻笑大方。”在未来,流量艺人、偶像艺人应该有基本的音乐水准,而不是全靠修音器,“国外也有顶流,像贾斯汀·比伯,他的创作、唱歌、乐器水平,高出太多。”

毫无疑问,让音乐行业回归理性消费,从中长期来看,是行业挤掉水分,回归高质量发展的正道。“需要时间慢慢去改变,因为这个习惯已经将近十年了,偶像的一个撒娇耍赖可能就会让粉丝心甘情愿的冲榜单,所以想要改变是需要时间的。”卢世伟坦言道。在戈非看来,这样的措施有很强的导向性,但也仅仅是第一步。“音乐是百花齐放的,多元的。如何让多元化的音乐内容,有行业标准、国际标准。我们的机制能触发音乐被更多大众所接触到,让全行业、全平台形成一个价值观,什么样的音乐是好音乐。”

红星新闻记者任宏伟实习生王祖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