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展现传统文化魅力
发布时间:2021-07-20 06:22:5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admin  点击:5828次

从“唐宫夜宴”到“纸扇书生”,再到舞蹈“洛神水赋”,《2021年河南春晚》和《元宵奇妙夜》《清明奇妙游》《端午奇妙游》等节目频频出圈,让全国观众眼前一亮。由节目衍生出的“唐宫小姐姐”“水中洛神”“唐小妹”等形象也得到广泛传播。今年以来,河南广播电视台推出的“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彰显了中国之美、文化之美,再次呈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非凡魅力。

7月16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在河南郑州召开“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暨文化节目创作座谈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交流总结河南广播电视台“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经验,研讨推进文化节目创新创优和繁荣发展。中宣部副部长、广电总局局长、党组书记聂辰席出席会议并对文化节目创作作出部署。聂辰席表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机构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切实增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承文化精髓,弘扬美学精神,融入日常生活,激发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生命力;要用心用情用功做好文化节目创作播出,抓好扶持引导,抓好重点项目,抓好推广传播,抓好人才培育,为弘扬中国文化、中华文明贡献更大力量。

从《梨园春》对传统戏曲文化、《武林风》对中华武术文化、《汉字英雄》《成语英雄》对汉语言文化的传承,再到“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弘扬,河南广播电视台在探索和实践过程中形成以河南地域文化和中国文化为支撑的独特发展风格,彰显河南广播电视台在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中的媒体担当。

特别是“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中河南春晚节目《唐宫夜宴》和《端午奇妙游》中的水下舞蹈节目《洛神水赋》,以几分钟的体量,火遍全网。

《唐宫夜宴》的创作灵感来自隋代乐舞俑,该节目用婀娜多姿、秀逸韵致的舞姿将大唐盛世的传统文化形象完美地呈现在舞台上,让观众在欣赏“鬓云欲度香腮雪,衣香袂影是盛唐”的别样丰腴身韵审美风姿的同时,感受中华厚重的历史和文化。《洛神水赋》中的舞者化身洛神,或拂袖起舞,或拨裙回转,或刚劲有力,或娉婷袅娜,整个舞蹈使端午祈福的美好愿景与惊艳众人的视觉效果高度统一。在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俞虹看来,该系列节目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叙事方式、形象呈现、艺术形式、接受体验、传播渠道多种角度黏合观者,特别是青年观众有所照应。艺术形象辨识度高、文化土壤关联度强、具有审美趣味性、传播上叠加力度大,使得受众有了持续的期待心理和满足。

如何让文化节目更好地走进年轻人的视野,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紧扣时代脉搏的鲜活生命力,是创作者和传播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说:“优秀文化节目的成功,离不开对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做到传统与现实的相融相通,同时也要做到创新表达、科技赋能、跨界合作。”

河南广播电视台充分打通大屏和小屏,在融合、联动的全媒体传播矩阵中发挥传统文化的内容价值,并利用AR、VR、MR技术,将中国文化与现代艺术相结合,通过跨时空转换、二次元衔接,让视觉产生奇观。“唐宫小姐姐”从古老画卷中走出,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洛神赋等文化宝藏活了起来、动了起来,厚重、古朴、有距离感的历史文化严肃形象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传统经典变得美轮美奂,成为年轻一代喜爱的“新国潮”,形成一种文化现象。

在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王立群看来,“做好文化电视节目,需要今人对传统文明的敬畏、需要广阔的文化视野以及对体制和内容的创新。这些文化节目的走红,充分印证了这一观点”。

近年来,文化类节目实现了从“清流”到“潮流”的跨越,也呈现出从“火一阵”到“一直火”的蓬勃态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宝库,只有用忠于历史的讲述、紧贴现实的表达、跨界融合的传播,才能让传统文化节目焕发出无穷魅力。

(本报记者牛梦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