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栾川“空桑圣地”,诞生炎黄、伊尹、孔仲尼
发布时间:2024-10-22 22:06:21  来源:人报融媒  作者:曲延收  点击:2712次

一、空桑出圣贤、熊耳藏天道

豫西山区的洛阳栾川县,素有四河三山两道川,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四河,即:伊河、河、小河、明白河。三山,即:熊耳山、伏牛山、遏遇岭。发源于栾川熊耳山主峰——蔓渠山,东南流向的称之为“伊河”,西北流向的称之为“洛河”,距今已四亿年,而黄河才形成八千万年。“先民择水而居”。“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洛阳栾川伊洛流域,是世界最早的原始人类居住地,形成了两大姓氏:一个是以居住在“熊耳山”,而命名的“有熊氏”;另一个是莘莘耕作于伊河流域,而命名的“有莘氏”。

洛阳栾川,在五千年前《山海经》中,被誉为:“五彩缤纷引领世界,安宁祥和美冠华夏”的“鸾鸟之乡”,在当今国际社会定格为“东方世界两河文明”的“伊洛之地”。矗立着古代行署勘定的两个“中国地理标志”:

一个是,以儒家经典《孟子》所载:“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而乐尧舜之道”,而矗立的“洛阳栾川耕莘古地”石碑。

一个是,以千古史籍所载:“炎黄生于洛阳栾川空桑地”、“伊尹生于洛阳栾川空桑地”、“孔子生于洛阳栾川空桑地”,矗立书写着“空桑出圣贤,熊耳藏天道”的“空桑圣地”牌坊。

360截图20241022220935973.jpg

这两处华夏五千年的文史丰碑,像两个历史巨轮,推动华夏文明从远古的愚昧落后,走向当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新时代。

2018年7月3日,召开的“中国天文学第20届郭守敬学术研讨会暨2018年星系宇宙学前沿研讨会”,在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向世人宣告:《万年沧桑瞬间顿悟,人类从栾川走向文明》。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众多的文明开拓者,由于文字发明之前的“史前文明”,是口口相传;文字发明之后的“史后文明”初期,以甲骨文、竹简、木简记事,雕刻困难,不能详述,造成众说纷纭。

二千多年前汉武帝时期,位列朝廷第五位的高官——太史令司马迁,在三十八岁时,为给“李陵事件”辩护,汉武帝刘彻震怒,对司马迁施以“宫刑”,使司马迁沦为“三不是,祖更姓”,即不是男人(没有男性生殖器),不是官吏(被罢官居家),不是文人(被文人所不齿)。司马迁祖籍的陕西龙门同族之人,为避祸端,将司马之姓,改为“同”或“冯”,将“司”添一划改姓“同”;将“马”添二划改为“冯”。

司马迁忍辱负重,历时十四年,在自已家中,用竹简刻制成五十二万字,记述自轩辕黄帝至汉武帝元狩元年,三千多年历史的纪传体通史——《史记》。

司马迁将呕心沥血写成的《史记》,密藏家中,嘱咐其儿子在司马迁去世后,待汉武帝去世,汉宣帝登基后,才将《史记》报经朝廷审定,刊发天下,成为“千古之绝唱”。

司马迁对栾川情有独钟,秉公执笔,在《史记》中,以详实的史料记述:“炎帝兴于熊耳”、“黄帝登熊耳”、“炎部蚩尤,以金作兵,不用帝命,自诩天子”、“炎黄战蚩尤,宅兹中国”、“禹贡导洛自熊耳”、“禹母有莘氏之女脩已”、“大禹治水以伊为先”、“禹娶涂山氏之女,谓之女娲、生启”、“熊耳山有‘金匮石室’,大禹藏图书之所”、“伊尹生伊水之上,故姓从其地”、“汤妻有孂,媵从伊尹”、“孔母颜氏,生丘于孔桑之地”等,确认:炎帝、黄帝、蚩尤、大禹、女娲、伊尹,六位“人文始祖”,以及商朝的开国皇后——有孂、文圣孔子,都是生于栾川,兴于栾川,走向全国,享誉世界。2023年5月,《人民日报网络版》,以“一山一水一天书,六祖一后栾川出”,晓喻天下。手机百度,尽可搜览。

二、洛阳栾川空桑地,诞生炎黄二圣帝。

史籍《路史·轩辕》记载;“黄帝于‘空桑’之地,横木为轩,直木为辕造车,故号曰轩辕氏”。《史记》载“黄帝登熊耳”,“炎帝兴于熊耳”。《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者,少典之子”。《国语·晋语》记载:“少典娶有熊氏女,生黄帝、炎帝,祖母华胥氏”。也就是炎帝、黄帝,是以洛阳栾川“熊耳山”而命名为“有熊氏”家族的亲兄弟。

360截图20241022220950259.jpg

史载“黄帝三十而婚”。《史记》:“黄帝娶西陵氏之女嫘祖为妻,生玄器、昌意二子”。《通鉴外纪》记载:“西陵氏之女嫘祖为帝之妃,始教民育蚕,治丝茧以供衣服”。据此尊嫘祖为“先蚕圣母”、“纺织女神”。

5000年前,栾川老君山北麓的轩辕黄帝,迎娶老君山南麓西坪县(古称:西陵)的嫘祖为妻。洛阳栾川在原古时期,草木风茂,桑树成林。黄帝与嫘祖成婚后,在栾川县城北隅的“抱子沟”,“抱子哺育,母仪天下”;在纺车沟“教民育蚕,织衣御寒”。纺神嫘祖的基因,千年不衰,至当今的公元二十一世纪,栾川仍有七家丝织厂,生产的丝织品,畅销国内外。

《河南省栾川县地名志》载:“栾川县城东北二里许,有‘纺织女神庙’,而得名‘纺车沟’”。供奉纺织女神嫘祖的庙宇,以及晋朝宰相、吏部尚书——杨凝式,树立的千年古碑,记述着轩辕黄帝和妻子嫘祖在此创业的丰功伟绩。

在“纺车沟”一岭之西,伊水东岸,“藏风聚气,得水为上”的勘舆宝地,因轩辕黄帝迎娶“西陵之女嫘祖”,在此沟生育“三皇五帝”中的两位帝皇:“颛顼帝”(zhuan xu)、“帝喾”(di ku)。

“抱子哺育、母仪天下”,而得名“抱子沟”。

2024年3月31日,《人民日报·人报融媒》,刊发了《轩辕黄帝、纺神嫘祖——华夏父母,洛阳栾川“抱子沟”、“纺车沟”名垂千古》,手机百度,即可搜览。

360截图20241022221010070.jpg

《史记》还记载了黄帝的同胞兄弟“炎帝”在栾川的人-生经历:炎帝生于伊水之上,以伊为姓,名耆(耆,音qi,指老人)。也就是炎帝(伊耆),是生于洛阳栾川伊河之上的一位老人。炎帝兴于熊耳。炎帝又称神农氏神农尝百草,被敬为药神。炎帝还在洛阳栾川熊耳山,编写了第一部《易经》——《连山易》。第一部药典——《神农本草经》。《中国文史资料汇编》,记述了因三皇之一的炎帝,出生在栾川县城伊水南岸、老君山麓的人杰地灵之地,将该地称之三皇沟(养子沟)。

现在“国家4A级景区养子沟”,炎帝在此兴业的遗迹:“百草坡”、“药神庙”、“中药大救驾”等,成为观光的文化典籍,备受称赞。

三、洛阳栾川空桑地,诞生伊尹创六绩

《吕氏春秋》载:“有莘氏女采桑,得婴儿(伊尹)于空桑中,令庖人养之”

《列子注》:“伊尹生伊水之上,故姓从其地。”

    《竹书纪年》:“帝履癸三十有七岁,商汤遣使,聘伊尹於有莘”。即夏桀37岁时(公元前1618年),伊尹被商汤王“三顾茅庐”,从栾川县城有莘地的漫子头村,受聘赴偃师县二里头商王都城为宰相,辅助商汤灭夏,建立商朝。

“空桑出伊尹,六项冠华夏”:

    1、中国第一个人民教师。殷墟15万片《甲骨文》中,只记载了一个人民教师:“伊尹为有莘氏师仆”(教师);《孟子》:“汤之于伊尹,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伊尹还是“帝王之师”。

2、中国第一个奴隶相国。《孟子》:“伊尹耕于(奴隶)有莘之野”;《韩诗外传》:“伊尹故有莘氏僮(奴隶)也,负鼎操俎调五味,而立为相”。

3、中国第一个烹饪厨圣。《史记·夏本纪》:“伊尹负鼎俎,以滋味说汤”;著中国第一部餐饮典籍《本味篇》,伊尹成为中国五千年中“十大圣贤”之一的“厨圣”。

4、中国第一个开国宰相。伊尹是中国历史上698个宰相中的第一位开国宰相,《尚书·君爽》:“伊尹格于皇天”,是代天言事的宰相。

伊尹辅佐商王“成汤”,推翻夏朝,建立传承31帝、646年的商朝。继而辅佐外丙、仲仁、太甲,匡扶四朝。

5、中国第一个囚帝诤臣。伊尹将帝王——太甲,囚禁在偃师县“成汤墓地”的“桐宫”三年,太甲幡然醒悟。伊尹迎太甲归朝当政。

6、中国第一个倡廉元圣。伊尹任商朝四代宰相,享年110岁。举国上下倡廉清明、政通人和。“妻收满月彩礼,退而结庐,守陵三年”。

耕莘精神,千古颂扬。以伊尹为代表的在栾川“有莘之野”出生兴业的“六祖一后”,在中国的文明史上,建树了伟大的“耕莘精神”。毛主席称赞其:“伊尹之道德、学问、经济、事功俱全,可法。”

“耕莘精神”,概括为四个方面:

1、不信天命、敢想敢干的斗争精神。

“炎黄战蚩尤,定中国”。

“大禹治水以伊为先”。

《淮南子·览冥训》:“女娲炼五彩石以补苍天,斩鳖足以立四极。”“抟土造人”、“制作笙簧”

“伊尹故有莘氏僮(奴隶)也,负鼎操俎调五味,而立为相”。

2、学以致用、为人师表的博学精神

炎帝“神农尝百草”,著《神农本草经》、《连山易》;“熊耳山有《金匮石室》,夏禹藏图书之所”、“伊尹为有莘氏师仆”、“汤之于伊尹,学焉而后臣之”。“孔子弟子三千,七十二贤”,著《论语》、《春秋》。

3、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炎帝首创《连山易》”、“禹划九州,铸九鼎。著《山海经》”、“大禹创新疏导入海”、“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禹治洪水化为熊,禹妻受惊吓化为石”。

4、清正廉洁、率先垂范的奉献精神

《孟子》:“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而乐尧舜之道”。

“伊尹著《太甲》、《伊训》等廉政篇。“伊尹妻,收满月礼,退而结草庐,守慈陵(栾川有莘地)三年,以儆世人”。

360截图20241022221020952.jpg

《古烈女传·汤妻有孂》:“汤妻有孂,质行聪明,媵从伊尹,自夏适殷,勤悫治中,九嫔有行,化训内外,亦无愆殃。”(悫que,诚实;愆qian,过失)

为弘扬伟大的耕莘精神,2018年10月11日,栾川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作出:《关于撤销城关镇设立耕莘街道办事处的决定》,于2021年10月29日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2022年6月8日举行挂牌庆典。

四、洛阳栾川空桑地,诞生文魁孔仲尼

孔子,家喻户晓,妇幼皆知。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排行老二。文人雅士以“子”尊称其——孔子,而民众不能指名道姓,称其“孔仲尼”、“孔老二”。

孔子是我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论语》、《春秋》奉为经典。因而在讲述孔子的生平事迹时,都冠之于“山东曲阜”,而对于孔子出生地,以及其父母的生平,羞于启齿,而鲜为人知。

孔子在所著《论语》中自述:“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亦即孔子也曾做过给人放羊、放牛,以及别人婚丧喜事时做吹鼓手之类的事情。

孔子又自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关于孔子的出生地,据《史记正义·孔子世家》记载:“孔母颜氏,生丘于空桑之地”,精确的表述“孔子生于空桑”,于“黄帝生于空桑”,“伊尹生于空桑”,同诞生于洛阳栾川的“空桑圣地”。汉代名画《春秋孔演图》中绘有:孔子母亲在空桑之地生下孔子的画作。

孔子的父亲,姓孔,名纥,字叔梁,按当时“先字后名”的称呼习惯,称其为“叔梁纥”。孔子的父亲孔纥,“身长九尺,武力绝纶”。在洛阳栾川的“空桑圣地”,娶的正妻施氏,生了九个女儿,却没有儿子,无人继业。于是又娶了小妾,为他生了长子——孔孟皮,字伯尼,孔孟皮腿部残疾,不能“继嗣”。孔子父亲孔纥年近八十岁时,又娶年方十八岁的颜徵(zheng)为妻,由于两人年龄悬殊,与风俗不合,又未举行婚礼,因而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记述为:“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

360截图20241022221032831.jpg

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孔子在洛阳栾川“空桑之地”出生。公元前549年孔子三岁时,其父孔纥病逝。孔子的母亲颜徵,被孔子父亲的正妻施氏,驱逐出栾川,孔子母亲带着长子孔伯尼、二子孔仲尼,逃荒途经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古称宋国栗邑),最后到达山东曲阜。

公元535年,孔子15岁时母亲去世。母亲去世前,羞于难言之隐,未曾告知孔子的出生地,以及其父亲的葬地。孔子在母亲去世三年后,才打听到父亲的葬地,为父母合葬。

孔子不以“吾少也贱”,自暴自弃,而是奋发向上,为其孔氏家族增光添彩,成为五千年华夏文明“十大圣贤”的“文圣”。

先贤们为弘扬文圣孔子出生于“洛阳栾川空桑之地”,并在此“少年而志于学”,将洛阳栾川县城北隅的“熊耳山中段主峰”,命名为“文魁孔丘山”,简称“魁丘山”。其上建成“仲尼纪念堂”,俗称“仲尼庙”,由此“魁丘山”又称为“庙坡”。千百年来,受人敬仰观瞻。

又据史籍记载:“天福四年十一月,乙丑,太子宾客杨凝式致仕,诏建钱炉于栾川”,即晋朝宰相、礼部尚书、大书法家杨凝式,奉皇帝之诏,在拥有丰富的金、银、铜、锡等有色金属宝藏的栾川,制造钱币,兴建国家银行。

杨凝式“以文兴邦”,在“文魁孔丘山”上,重修“仲尼纪念堂”,并书丹立碑,传承至今。

洛阳栾川的“魁丘山”,右连翠柏蓊郁的“龙泉山公园”,左隔北沟河与峻拔的“二龙山”相望。俯瞰山城,街道纵横。远眺君山,巍峨天际。伊水淙淙,静夜可闻。市声遥遥,闹中取静。实为一读书胜地。自1949年8月至今,先后成为栾川县第一高级中学、栾川县实验初中的校园,为栾川及周边县市培养了大批的饱学之士,成为中国璀璨的教学胜地。

1975年,我在魁丘山的栾川一高上学时,我的两位任课教师,一位是家住江西省吉安县、北京大学生物系毕业的匡萃璧老师,另一位是家住福建省、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的罗伦洲老师。他俩人于1957年,同时分配到洛阳栾川一高任教,已近二十年。俩位老师带领我班同学,去观瞻校园内的“仲尼纪念堂”,雕梁画栋,精美绝伦,至今难忘。

洛阳栾川县城的“空桑圣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诞生了五千年前的华夏始祖——炎黄,四千年前的华夏元圣——伊尹,三千年前的华夏文圣——孔子。据此,这里成为“求子”、“研文”的圣地。“神桑赐子”,求者甚多。“桑林神社”,誉满世界。

而今,与“国家5A级景区老君山、鸡冠洞”比邻的“空桑广场”、“伊尹广场”上,炎黄雕像、伊尹雕像、孔子雕像,熠熠生辉、震古烁今。游客如织,福泽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