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1%受访青年表示如有机会愿从事新职业
发布时间:2020-07-27 21:39: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杨晓冉  点击:307次

96.1%受访青年表示如有机会愿从事新职业

62.5%受访青年认为新职业能激励劳动者从更多角度拓展个人价值

 

前不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正式向社会发布了区块链工程技术人员、城市管理网格员、互联网营销师、信息安全测试员、区块链应用操作员、在线学习服务师、社群健康助理员、老年人能力评估师、增材制造设备操作员等9个新职业,是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15年版)》颁布以来发布的第三批新职业。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2000名18-35周岁的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6.1%的受访青年直言如果有机会,愿意去从事新职业。62.5%的受访青年认为新职业能激励劳动者从更多角度拓展个人价值。76.8%的受访青年认为新职业需进一步完善行业标准。

  95.1%受访青年对新职业有兴趣

  北京某高校计算机专业大三学生彭杰(化名)对记者说,自己打算考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生,“我注意到,很多高校近几年都开设了人工智能的研究生课程,我的专业是计算机,应该能较好地衔接”。

  刘淳(化名)今年读大二,是北京某高校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学生,她计划从事新职业。“我们这个专业是学校新开设的。培养方案介绍,未来我们可以选择的职业有大数据分析师、大数据架构师、大数据可视化等,这些都算是近几年比较新型的职业”。

  调查中,95.1%的受访青年对新职业有兴趣,其中27.2%的受访青年兴趣非常大。

  96.1%的受访青年直言如果有机会,愿意去从事新职业。62.5%的受访青年认为新职业能激励劳动者从更多角度拓展个人价值。

  彭杰认为,新职业应社会发展的新需求而生,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像人工智能,现在在日常生活中有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场景。如果我能成功考上并学好人工智能专业,在就业上也会有更强的竞争力”。

  江西某高校大二学生胡晓桦(化名)认为,新职业的人才缺口大,是未来几年很好的择业方向,“新职业得到发展,从业人员也能得到社会更多的认可,会鼓励他们积极实现自我价值”。

  调查中,78.3%的受访青年认为新职业是应新发展形势和经济业态而生,56.0%的受访青年认为新职业是职业蓝海,有更多发展机会。

  促进新职业发展,76.8%受访青年认为需进一步完善行业标准

  胡晓桦表示,近几年不断开发的新职业,涉及众多行业领域,让在校大学生的职业选择更加多元化,更能结合自身兴趣选择职业方向,促进优质就业。

  北京某高校新闻学院本科生曲莹(化名)认为,新职业的开发势必会促进高校开设对应的新专业,逐渐形成成熟的人才培养、就业体系,一定程度上减轻一些人对新职业发展前景的顾虑和担忧。

  新职业出现,调查中,67.0%的受访青年认为高校会相应调整专业设置,65.2%的受访青年认为大学生职业规划会更自主多元,58.7%的受访青年觉得能够改变人们传统就业观,消除就业偏见,46.0%的受访青年认为能引领职业教育改革。

  刘淳希望能加强新职业对应的专业。“在学科和人才培养上,我希望高校多了解市场需求,对应培养人才,同时为学生做好学校与企业的对接工作,多提供一些对口的实习机会。像我这个专业是学校新开设的,能感到老师也在不断摸索。我们在实习中,有些企业就不了解我们的专业,我们也不知道专业在职场上有哪些实际需求,怎样发挥专业特长”。

  胡晓桦指出,新职业的良好发展,不仅需要高校做好专业体系构建,还需要市场的认知和行业企业的职位设定,让新职业真正落地。“新职业会涉及新兴领域,在规范化发展过程中,还需要完善行业标准等配套措施”。

  西南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唐智松表示,从人才培养和新职业稳妥落地的角度看,不但需要社会动员、引导考生选报这些新兴专业,也需要高校尽可能创造良好的人力、财力条件,办好这些专业。此外,还要加强培养过程中高校与厂企、社会的合作,采取“订单式”培养、“实训”式教学,尽可能在教育资源还不够丰富的情况下,培养能够胜任工作的专业人员。

  要促进新职业发展,76.8%的受访青年认为需进一步完善行业标准,67.9%的受访青年建议对新职业从业者开展业务素质培训,56.7%的受访青年希望设立恰当的准入门槛。

  受访青年中,本届高考生占27.3%,在校大学生占45.8%,职场人士占26.1%。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杜园春 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