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尼娜再临,今年冬天是冷冬?
发布时间:2021-10-29 01:19:30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文雯  点击:7532次

res01_attpic_brief (1).jpg

因为拉尼娜来袭,气象专家发出气候警告:2021年的冬季或有极寒天气到来。图为拉尼娜曾侵袭北美街道场景。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文雯

世界气象组织(WMO)近日发布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通报。通报指出,一次较弱的拉尼娜事件可能在2021年晚些时候开始形成,并延续到第二年。因此,2021年会成为一个“双拉尼娜年”。

2021年是少见的“双拉尼娜年”

拉尼娜是西班牙语“La Ni a”——“小女孩,圣女”的意思。拉尼娜事件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出现大范围偏冷且强度和持续时间达到一定条件的冷水现象。它与厄尔尼诺事件被认为是有可能导致全球异常气候的重要原因。

拉尼娜的气候影响与厄尔尼诺大致相反,其强度和影响程度不如厄尔尼诺,但它的到来可能会给全球许多地区带来灾害。一般出现拉尼娜事件的冬季,北半球极端冷事件发生频率增加。

据介绍,今年7月以来,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持续下降。10月21日,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气候预测中心公布了对2021年12月到2022年2月的冬季季节展望报告。报告预计,由于拉尼娜气候的形成条件已经连续在第二个冬季出现,美国南部和东部大部分地区的气温预计将高于平均水平,北部则将更为潮湿。此外,美国西南地区的干旱将持续,西北地区的旱情则有望出现改善。

连续两年的冬天都出现拉尼娜事件,在学术术语中将称之为“双峰型拉尼娜”。上一次全球拉尼娜事件发生于去年8月,于今年4月结束。如果2021年冬天再次出现拉尼娜事件,那么2021年将成为“双拉尼娜年”。

这种现象在历史上较为少见。在1951年至2019年的14次拉尼娜事件中,“双峰型拉尼娜”的情况仅有5次。

“双拉尼娜年”将有何影响?

“通常来讲,双拉尼娜年的第二年拉尼娜强度会弱于第一年,但是其气候影响不一定会弱于第一年拉尼娜。”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郑飞告诉记者,“因为赤道太平洋持续长达两年的偏冷状态,有可能仍然会对全球气候,包括我国冬季气候,产生较大的影响。不排除今年仍然会出现极端寒潮事件的爆发和冬季阶段性的偏冷。”

1950年以来,全球共发生了16次拉尼娜事件。其中,仅出现过1次强拉尼娜事件,时间为从1988年5月开始持续到次年5月;有9次中等强度事件;其他均为弱事件。20世纪80年代以来,除了1次强事件(1988年)外,还有4次中等强度拉尼娜事件(1998年、2007年、2010年和2020年),其他均为弱事件。

2008年,中国南方遭遇的雪灾就是受到2007-2008年秋冬季全球强拉尼娜事件的影响。

郑飞介绍说,2008年冰冻雨雪是第一年拉尼娜的影响,不是第二年。“2008年的事件也有它的特殊性,时间点非常特殊,所以造成的影响大。今年冬天应该会有极端性寒潮,但是是否造成像2008年那么大的影响,目前不好判断。”

拉尼娜就等同于冷冬吗?

当前,接连几股冷空气,让北方多地气温创下今年下半年以来新低。那么,是否拉尼娜事件出现就一定意味着是冷冬?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拉尼娜事件的出现,无疑是一个变暖趋势中的“冷插曲”。

但是,气温偏冷不等于冷冬。中国气象局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偏冷”“偏暖”只是相较于平均状况而言,而“冷冬”“暖冬”则不同,是有严格标准的。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制定并于2008年正式颁布实施的《暖冬等级》国家标准和于2017年5月发布的《冷冬等级》国家标准,判定冷暖冬的基本要素为冬季(12月至次年2月)3个月的平均气温,在空间上分为单站、区域、全国3个范围等级。“今年冬天还没到,所以无法判断到底是否是冷冬。”

业内专家指出,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影响我国冬季气候的因素更加复杂。除了拉尼娜事件外,还有北极海冰融化、欧亚积雪变化以及其他海域的海温异常等因素影响。

NOAA气候预测中心业务预测部主任Jon Gottschalck预计,美国北部部分地区的气温将低于正常水平,而南部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将高于正常水平。

在欧洲,即将到来的寒冬让本已价格疯涨的能源市场继续飙升。欧洲天然气价格从去年5月的历史低点暴涨了1000%以上。而拉尼娜事件的到来,将可能让欧洲气价与电价齐飞,或迎来史上最贵冬天。

知名财经博客网站Zerohedge指出,尽管美国南部地区在拉尼娜现象发生时往往更为温暖,但这不意味着这些地区不会受到突发严寒的袭击,就像今年2月得克萨斯州电网崩溃时那样。不过这一回,得州这个“电力孤岛”可能会吸取教训,目前得州已警告电力公司做好应对寒潮的准备,并升级系统以避免大规模停电。

无论今冬是否是冷冬,我们都要积极做好应对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