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储能持续“加速跑” 市场机制待完善
发布时间:2022-04-12 12:40:23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admin  点击:3887次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业内认为,未来几年,新型储能行业将迎来持续“加速跑”,适应规模化需求的长时储能系统加快部署,多元化的储能技术耦合发展,随之增加的安全隐患应提前防范。

  新型储能发展受关注

  近年来,我国以“风光”为主的新能源发展迅猛。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突破10亿千瓦,水电、风电装机均超3亿千瓦,海上风电装机跃居世界第一;全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2.48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29.8%。

  由于新能源具有很大的波动性,快速增加的新能源装机对能源系统运行带来较大挑战。以山西省为例,全省风电装机规模约3400万千瓦,但极端天气下,实际最小出力甚至不到10万千瓦。“靠天吃饭”的新能源快速增长,要实现“气象驱动型”的电力平衡,电力安全稳定运行难度加大。

  当前我国正在全力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其典型特征就是“双高”,即: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高比例的电力电子设备。业内认为,在这种电力系统中,一方面要提升传统火电机组的调峰能力,另一方面必须加快发展储能产业。

  2021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首次从国家层面提出储能装机规模目标,“十四五”期间锚定3000万千瓦。据此测算,今后4年,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将以年均65%左右的速度增长。

  去年6月,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简称“华阳集团”)携手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共建的全球首个1兆瓦时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在太原投运。华阳集团新能源蓄能新材料事业部副总经理赵广说,锂电池能量密度优于其他类型电池,但锂元素比较稀缺。钠离子电池性能优于铅酸电池,成本低于锂电,具有成本低、快充性能好、低温性能强、无过放电特性等优势,市场应用前景广阔。

  记者注意到,2021年以来,山西已发布10余项有关储能的政策,几乎覆盖各个应用领域,尤其是在可再生能源配置储能、辅助服务、用户侧储能等领域进行深入布局,全省共有25个独立或共享储能项目备案,项目总投资超240亿元,储能规模超3.9吉瓦/8.2吉瓦时。

  呈现新动向

  记者采访发现,当前新型储能发展呈现以下新动向:

  一是长时储能成主流配置。在新能源装机快速增加、极端恶劣天气频繁出现的背景下,短时储能无法满足高比例能源的接入。业内普遍认为,平均持续时间超4小时的长时储能,将成为未来储能产业发展的最大看点。

  目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能源局首台套示范项目等均布局了长时储能示范项目。华阳集团在现有千吨级钠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1吉瓦钠离子电芯生产线的基础上,今年计划启动万吨级钠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生产项目,通过布局更大规模的储能生产项目,意在满足长时储能需求。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秘书长刘为表示,一旦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到电力系统60%至70%的市场份额,长时储能系统将成为电力系统必需的“成本最低的灵活性解决方案”。预计未来几年,长时储能系统的部署将会加快。

  二是技术呈多元化发展趋势。目前,我国储能装机约90%是抽水蓄能,剩余10%的新型储能中约90%是锂电。但未来电力储能将要应对的风光并网各类应用场景非常复杂,物理储能与各类电化学储能耦合发展会成为一种趋势。

  刘为认为,在抽水蓄能和锂电之外,两类储能技术有机会发展起来:一类是有机会突破锂离子电池成本和资源天花板的新型电池,以钠离子电池为代表;另一类是在长时储能应用、短时高频储能应用或高安全场景下与锂电的差异化应用,例如液流电池、液态金属、金属离子电池和水系电池等。

  三是安全问题将成为新的风险挑战。随着储能装机容量快速增加,安全隐患也在不断增加。储能安全不仅是电池等储能技术问题,还涉及设计、施工、运维、退役等各个环节,需各方提升重视程度,完善行业标准,在设计建设、运行维护中加强防范。

  完善电力市场机制

  新型储能应用规模快速扩大的同时,也面临市场机制不完善,缺乏有效的成本疏导机制,居高不下的储能成本对投资者吸引力不高等问题。受访专家和业内人士建议,在建设全国统一的电力市场进程中,应探索建立有效的储能商业模式。

  一方面,进一步完善电力市场机制。一是要逐步推动储能电站参与各类电力市场,储能的技术特性决定了它可以参与多类市场,提供多类服务,获得多类收益;二是要尽快建立能够反映电力稀缺属性的电价机制或现货市场价格机制,通过市场发现价格,反映储能等灵活性资源的市场价值;三是要根据未来新型电力系统的需要,适时考虑增加新的辅助服务品种,如快速调频、爬坡、惯量支撑、备用等辅助服务品种,细化调频品种,为快速调节资源提供稳定的市场参与空间。

  2021年12月,山西能监办对《山西独立储能电站参与电力一次调频市场交易实施细则(试行)》公开征求意见。刘为认为,这是全国首个针对独立储能参与一次调频获得有偿服务的地方政策,类似规则有利于发挥储能快速调节资源的作用。

  另一方面,建立储能服务的成本疏导机制,将辅助服务市场成本疏导至用户侧,保障储能等新的灵活性资源具备长期的、稳定性较好的收益来源预期。政策方面,对于配套建设新型储能的新能源发电项目,可在增发电量、减少考核等多方面给予适当倾斜。

  此外,各地应根据发展需求,因地制宜对储能项目进行统筹布局,促进可再生能源与储能的协调发展,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及多能互补基地建设;同时完善储能技术学科专业建设,深化多学科人才交叉培养,打造一批储能技术产教融合的创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