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作为国家可再生能源示范区的核心区,张北新能源发展亮点再加码——由河北省张北县政府与网库集团合作共建的全国性首个新能源产业互联网数字总部综合体项目上线。该项目将打造中国新能源企业开展产业数字化应用的大本营,开创新能源与数字经济两大国家战略融合发展之先河。
数字化+全生态链的样板
冀北尤其是张北具有良好的风电、光伏等资源禀赋,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业态吸引大量新能源实体入驻,县域特色产业集聚效应更加凸显,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基础和营商环境,当地政策的大力支持加速了新能源产业互联网总部基地落地,网库集团总裁李军保说。
记者了解到,总部基地将通过新能源产业互联网集聚区与赋能中心,打造新能源数字化核心示范样板,以真正帮助新能源企业开展产业链和供应链交易,即实现新能源产业的定制化销售和定制化采购。该项目以打造新能源产业数字化生态体系和协同创新“产业共同体”为共建目标,立足张北、辐射京津冀、面向全国。
该项目将按照一总部、多平台、全生态的发展理念,依托张北新能源与大数据两大优势产业,高效聚集政策、资本、高端人才、领军企业、价值链生态、高校院所等六大创新要素,充分发挥产业数字平台的桥梁作用,落地实践数字经济、云计算、智能制造、5G等新技术为新能源产业赋能,并转化成为全国新能源相关中小企业的全生命周期整体解决方案,网库集团董事长王海波告诉记者。
以光伏产业为例,如果单晶硅、多晶硅、钢化玻璃等材料能实现规模化、定制化采购,将大大节省成本提高利润,那就需要数字化平台来解决原材料采购和下游销售的定制化问题,以真正帮助新能源企业开展产业链和供应链的交易。
王海波说,产业数字化其实质就是全产业链的数字化应用,通过全产业链数字化匹配放大新能源产业价值,实现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用张北县委书记李鹏举的话说就是,探索出一条以新能源产业数字化为代表的生产型服务业发展新路径。
新能源+数据平台的样板
从新能源供需角度来讲,新能源产业互联网总部基地的启动将极大促进张北地区新能源产业与大数据产业的聚集,形成较大的供用电需求,在“互联网+智慧能源”框架下,更加有效促进冀北地区的新能源就地消纳,更好推进“服务以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对于打造新能源数字化核心示范样板的思路,国网冀北张家口风光储输新能源有限公司田云峰有自己的看法。他分析,冀北风光储一体化建设将立足区域管理、技术引领、专业服务和价值创造需求,聚合示范区新能源场站生产实时数据,联合域内新能源厂家和国内知名科研院所等高水平合作伙伴,利用生产实时数据开发精益实用的数据化产品,促进示范区新能源场站提质增效与精益化管理运行,努力打造“新能源+数据平台”样板,服务示范区能源产业转型升级与清洁低碳发展。
随着“双碳”目标任务在各行各业的逐渐细化分解,能源电力先行正在成为共识。如何通过市场化、平台化方式发挥能源大数据中心作用,数字赋能国家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和张家口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双区”建设,极具挑战,又意义重大,国网冀北张家口风光储输新能源有限公司科技互联网部副主任董文琦表示,这就要聚焦能源科技、商业运营、体制机制三大创新服务方向,在源网荷储互动、多种能源互补、多元主体协作、机制体制创新等方面多措并举,既要谋划好,又要执行好。
王海波从操作层面认为,新能源互联网总部基地科技赋能主要有四大块。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对新能源产业链上的相关数据进行采集和整合,不只张北、张家口,而是将全国相关新能源数据纳入平台,实现新能源产业全数字化应用;其次是邀请各个生态服务商参与入驻园区,特别是每一个单品领域要联合新能源产业龙头企业共建平台;第三是成立新能源产业数字化基金,实现资金链的价值最大化;第四是培养大量的新能源产业数字化人才。
科研+生产的创新样板
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富集区,张北依托先进技术支撑,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近年来张北地区实施了国家多能互补示范工程、‘互联网+智慧能源’示范工程、新能源微电网示范工程、风电和光伏平价上网示范工程、张家口-北京冬奥清洁能源供暖示范工程、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示范项目、源网荷储一体化碳中和示范项目、国家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等9个门类24个示范项目。”张北县新能源办公室任海龙告诉记者。
据了解,依托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运行实践,国网冀北张家口风光储输新能源有限公司作为“一线”建设运营单位,坚持“践行最先进理念、示范最先进技术,引领最先进模式”。以储能及风光储联合发电为代表,该企业业已主导颁布了1项国际标准、14项国家标准、21项行业标准,构建了风光储一体化发电技术标准体系,取得了电化学储能规模化电站、风光储联合发电、虚拟同步机、风电智能运维等多项技术突破,破解了大规模新能源并网难题,提高了新能源友好并网水平,带动了众多“首台、首套”国产化装备制造能力提升。
田云峰告诉记者,新能源多场景典型应用在实战中变得更加灵活开放、智能友好,具备了新能源领域“中试基地”特色功能,示范潜能与综合价值在“科研+生产”转型升级中被进一步延展激发,呈现出齐头并进、多点开花的生动局面。公司依托世界最大的多类型化学储能电站致力于电力系统削峰填谷运行实践,已被国家应急管理部国安院和中电联共同授予“储能安全评价中心”。
据悉,百兆瓦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示范项目的送电成功,标志着该项目顺利实现并网,也标志着张北示范区储能技术发展呈现新亮点。项目建成将实现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大规模接入和电力系统的削峰填谷,有效解决弃风弃光问题。
四大体系的绿都样板
立足国家“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张北将最大限度开发利用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确保按照年均新增装机200-300万千瓦的增速,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突破1500万千瓦、占比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的1.9%;力争达到2000万千瓦、占比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的2.5%,任海龙表示,新能源建设目标离不开产业模式创新和科学技术创新,离不开融合发展新格局。全面建成“中国绿都”,持续助力冀北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建设,张北将从四大体系着力推进。
构建可再生能源全产业链体系,实现倍增目标。以清洁能源产业为引擎,实现新能源与农牧、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引入光伏、光热等高端装备制造业,在完善可再生能源全产业链体系的同时,进一步扩大就业,吸引高端人才,提升财税造血能力,实现新能源开发规模和税收倍增。
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发力双碳目标。以基础电网为骨架,通过超导储能、复合储能等关键技术构建大型储能电站,激发可再生能源“网源菏储”各环节共同发力,实现为大数据产业供绿电、为雄安新区供绿能、为京津冀供绿暖的目标。
构建多元产业扶贫体系,助力乡村振兴。依托扎实的四位一体新能源产业扶贫体系,深入推动以“规划变革、用能变革、供暖变革、厨厕变革、生活方式变革”为总目标的零碳新能源民居示范工程,构建零碳、绿色、智能、宜居新农村,全面探索并形成乡村振兴“张北模式”。
构建与民生紧密结合的能源应用体系,补齐发展短板。大力支持中科院电工所跨季蓄热采暖技术,提供20万千瓦光伏资源用以支持跨季储热供暖技术探索和项目推广。目前跨季储热项目已纳入张家口市能源局保障性并网项目。
“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打造清洁低碳、安全可靠、智能开放的能源互联网,构建现代智慧能源体系,是实现“双碳”目标下我国能源电力行业低碳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未来,冀北风光储清洁能源建设将着力打造成全国“发挥碳中和关键作用、引领碳中和创新示范”的可再生能源产业之都,数字之都,绿色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