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促创新,为科研加上“安全锁”
发布时间:2020-05-27 07:48:00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杨晓冉  点击:390次

为科研加上一把“安全锁”,保护知识产权促进创新,甄别真假创新促发展……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5月25日召开第二次全体会议,从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到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依法促创新成为重要特征。

  为科研加上一把“安全锁”

  一年多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共审议法律草案、决定草案48件,通过34件,其中制定法律5件,修改法律17件。

  去年12月1日开始施行的疫苗管理法是审议通过的法律之一。

  目前,我国共有45家疫苗生产企业,可生产60种以上的疫苗,预防34种传染病,年产能超过10亿剂次,国产疫苗占实际接种量的95%以上。近几年,我国疫苗产业整体水平持续提升,但研发创新能力不强,仍制约着我国疫苗产业进一步做强做优做大。

  疫苗管理法提出,国家支持疫苗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促进疫苗研制和创新,将预防、控制重大疾病的疫苗研制、生产和储备纳入国家战略;制定相关研制规划,安排必要的资金,支持多联多价等新型疫苗的研制,对于创新疫苗予以优先审评审批。

  “制定疫苗管理法,为疫苗研发、生产、流通、接种加上一把 ‘安全锁’。”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在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时表示。

  记者整理资料发现,去年起草、审议的多部法律与科技创新密切相关,比如起草并审议的生物安全法草案,立足防范生物风险、促进生物技术发展、支撑国家生物安全体系建设;著作权法修正案草案将加大打击侵权违法行为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创新

  2019年3月27日,一场以全媒体方式全程直播的庭审,吸引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当天,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敲响第一槌。开庭审理的首起案件是一起侵害发明专利权纠纷上诉案,涉诉专利为“机动车辆刮水器的连接器及相应的连接装置”。

  中国人民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副院长郭禾当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解读:“自这个案件以后,所有有关技术类知识产权案件的二审或终审,全部由这一个法庭来作出,这对于统一全国知识产权案件的审判尺度而言,我们向前跨了一大步。同时,该判决也给全国各地的一审法院树立了一个标杆,这对于增强法律的可预见性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知识产权是创新的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促进创新。”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报告中提到,2019年最高人民法院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审结专利、商标、著作权等知识产权案件41.8万件,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我国已成为审理知识产权案件尤其是专利案件最多的国家,也是审理周期最短的国家之一。

  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在司法领域被深度应用。报告提到,通过深化司法大数据应用,完成专题报告806份,为治理高空抛物坠物、保护妇女儿童权益等提供参考。建成全国统一司法区块链平台,创新在线存证方式,推动解决电子证据取证难、存证难、认证难问题。

  积极作为促创新

  “平板走步机”今天“走”入了最高检工作报告。故事的“主人公”是浙江省永康市某公司。

  该公司自行研发的新型平板走步机因不符合跑步机国家强制性标准,被监管部门认定为不合格产品,该公司及其负责人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检察机关提前介入,建议公安机关将公司负责人取保候审,以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审查起诉阶段,检察机关进一步调查发现,涉案走步机是该公司历经3年的研发成果,曾获10余项专利,而且涉案走步机与跑步机存在明显区别,遂邀请侦查人员、相关职能部门和跑步机生产企业代表等召开听证会公开审查,并致函市场监管部门研究走步机标准适用问题。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于2019年3月发函,认定平板走步机为创新产品,不适用跑步机国家标准,并就产品名称、技术要求等作出规定,确立了走步机国家标准。

  2019年4月,检察机关依法对该公司及其负责人做出不起诉决定。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军在做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时介绍,最高人民检察院积极作为促创新。去年以来,起诉侵犯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和商业秘密等犯罪11003人,同比上升32.2%。针对查处的侵犯知识产权案件中,有被侵权企业因不了解案件信息难以行使救济权等问题,推广上海经验,在6省市试点审查起诉时主动告知被侵权企业诉讼权利。

陈 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