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综合保税区政校企联合培育电商人才
发布时间:2024-10-31 20:49:31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admin  点击:1234次

吸引200余家跨境电商企业入驻,推动茅台酒、老干妈辣椒酱、吉他、贵茶等30多种贵州产品销往全球148个国家和地区……作为贵州首家外贸突破100亿元的开放型工业园区,贵阳综合保税区交出亮眼外贸成绩单。

身处内陆地区的贵阳综保区一度因电商人才的匮乏面临尴尬境地。然而,贵阳综保区以创新政校企人才联育为突破口,有力推动处于内陆腹地的贵州形成“下南洋”“通欧洲”的“双循环”发展新格局,实现了从“内陆腹地”到“开放前沿”的蜕变。

高效链接三方面优质资源

“面对专业、多元、新锐的跨境电商产业,人才匮乏一度是我们推动跨境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贵阳综保区组织人事部人才办负责人盛婕说,贵阳综保区整合政府、企业和学校资源,打造政府牵头、企业开单、学校培养三方面深度互动的跨境电商人才政校企联育模式,形成企业、产业、商品与市场结合的人才培育“闭环”,从根源上增强自身造血能力,赋能产业转型升级并形成发展新格局。

“经过政校企联合培养,我从一位懵懂的校园学子成长为一名跨境电商业务骨干,目前管理着50多人的团队。”回忆自己的经历,已是贵州跨境电商产业园部门副经理的戴晓静说。

2019年,贵阳综保区与北京工商大学、贵州大学、贵州财经大学、贵州商学院、贵州工商职业学院等13所高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联建共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人才培养基地”等8个“人才联育”新平台。

同时,结合企业开单的岗位需求,贵阳综保区吸引基地实训实操的人才到跨境电商企业就业,“一站式”解决学习、实训、就业难题。截至目前,参与实训的在校大学生达4000余人次,带动2000多人就业。

“通过实训,我知道报关过程需仔细核对单据、扫描、检核等事项及内容,要非常耐心和细心。”贵州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丁柯文说。

近年来,贵阳综保区充分发挥园区“跨境电商产业园”“跨境+保税+国际陆港”等基地的优势,推出“前端孵化+后端实训”育才模式,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实践+实训”、创业指导及创业孵化“多环节”实践平台。

在这一育才模式下,政、校、企三方每年都要选派一定数量高校学生到园区企业实习,让学生“沉浸式”体验跨境电商企业工作内容、工作环境、实操流程等。

近年来,贵阳综保区共提供免费创业场地2100平方米,开展跨境电商实训实操、跨境商品交易路演、跨境商品市场规划、市场营销等培训,共辅导3000余人次,吸引2500多名高校毕业生创业。

实战培养产业人才“潜力股”

有比较才能找到差距,有情境才出真知。

“我们通过‘擂台比武’,让热爱跨境电商工作的人才一较高低。这不但培养了他们的实操能力,还激发了他们争先进位的积极性。”盛婕说。

贵阳综保区获批“贵阳市跨境电商人才示范基地”以来,与市级部门积极沟通,推出政校企三方参与的跨境电商青年创业创新大赛,通过“擂台比武”打造“练兵场”,培养跨境电商产业人才“潜力股”。

在“擂台比武”中,为了培养跨境电商产业人才“潜力股”,专业导师与选手结成对子,让“直播间”变成“竞技场”,“高校学子”变身“带货达人”。

在现场模拟跨境电商“比赛式”的实战场景中,先后有2000多名学生参与竞逐。通过竞逐,参赛者们的跨境电商运营和营销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而参与赛事的企业,可根据比赛结果和赛场表现,优先“抢”得“优秀者”“优胜者”“胜利者”人才。

“虽然我在比赛时因为紧张而发挥不太好,但比赛却实实在在地提升了我的实战能力。”来自贵州商学院的选手李小龙赛后说。

近年来,贵阳综保区推出的跨境电商人才政校企联育模式,已体系化培育各类人才2万余人,推动、引导、辅助4600多人进入跨境电商行业就业。(陈超 记者 何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