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课程思政要如盐在水
发布时间:2020-06-07 17:03: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方云伟  点击:303次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指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这一表述,非常准确地把握了高等学校育人工作中价值、知识、能力这三个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深入地阐述了课程思政最为本质的内涵,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在立德树人的工作中,价值比能力和知识更加重要;价值塑造是育人工作的第一要务,要将价值塑造的成分有机地融入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之中;要充分发掘各类课程所蕴含的思政要素,做到春风化雨、沁人心田,切实达到育人成效。

《纲要》还明确提出,课程思政的建设,教师队伍是“主力军”,课程建设是“主战场”,课堂教学是“主渠道”。结合清华大学的教育教学实践,从三个方面稍做探讨。

教师队伍是课程思政的主力军。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强调言传身教,身教重于言传。教师走上讲台,或者在课堂内外与学生沟通交流,其自身的学术水平、治学境界、教学投入,对学生是不是有足够的关切,对学生的学习状态是不是了如指掌,对学生的成长是不是倾心关怀,学生有着最为真切的感受,也最容易受到教师所呈现出来的师德师风的感染和影响。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院士长期坚持给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实验班的学生上课,除了讲好自己承担的课程,他还投入大量精力精心指导年轻教师备课,甚至在年轻教师上课时坐在第一排,和学生“抢”答问题。身边触手可及的学术大师以最投入的状态激发学生的学术志趣,学生看到不同年龄跨度的老师们专心做着本领域最前沿的工作,看到学长以及同学做出了有价值的工作,对自己也能以创造性的工作服务国家、改变世界充满了信心,因此而加倍努力,这正是我们所期盼的最好的成长状态。教师在课堂内外关心学生群体和个体的成长,也是课程思政的题中应有之义。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展现出来的治学精神和人生态度,对学生有着莫大的影响,是课程思政最见成效的方式。这也对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的学问品行和潜心育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课程建设是课程思政的主战场。《纲要》中就如何结合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和实践类课程等各类课程做好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指导意见。的确,各类课程有效开展课程思政的方式和途径各有不同,不同类别的课程要结合自己的特点,确定自身推进课程思政的路径和目标。通识课程在价值塑造方面所具有的重要作用,需要充分认识和发掘,尤其是以人文社会科学为基础的通识课程,在这方面有着比较直接的影响。在近年的教育教学改革中,清华大学持续推动通识课程体系的建设,呈现出自身的学科特点,比如我们有实力雄厚的环境、能源、计算机、生命科学等学科。环境问题、资源能源问题、智能科技的发展给人类社会自身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等等,都是当代中国和人类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我们的学生将来可能在这样一些领域成为领军人物,让他们在受教育阶段了解这些问题所具有的学科内涵,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技术路径,可以促使学生从价值取舍和公共政策的角度,更深层次、更多维度地理解这些问题。又比如,清华历来有重视体育的传统,清华体育教学的前辈马约翰先生特别强调体育的迁移价值,指的是体育锻炼中养成的价值和品性,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成长的方方面面。结合课程思政的推进和“三位一体”教育理念的落实,我们的体育课教学也在锻炼体质、提升技能的同时,更加强调体育课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团队合作、顽强拼搏、尊重对手、尊重规则、不惧失败等价值品性。

课堂教学是课程思政的主渠道。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各个环节中有机地融入价值塑造的要素。课程思政如果生硬造作,如果被理解为所有老师都要讲一点思政课的内容、所有课程在专业内容之外都要另行添加一些思政元素,就会出现“两张皮”“贴标签”的情形,一定效果不佳。在清华大学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即便是在高度专业化的理工类课程中,也完全可以不着痕迹、自然而然地融入思政元素。“通信工程”课程选取解决高难度通信问题的最新案例,在讲述分析信息技术问题的同时,将科技工作者的担当、创新、奉献、团队合作的精神融入其中,在学生心灵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防火结构”课程主讲教师谈到,有些结构形式常温力学性能和抗火性能都很好,由于人工成本高,在国外得不到发展,但很适合我国的国情。他在课上展示的很多现代工程结构形式,都是扎根国情、前沿创新的案例。如何以适合国情的方式最好地在工程设计中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专业训练和价值引导的要素就这样巧妙地在教学内容中水乳交融。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学到的,远不止于知识和技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在课程思政的建设中,教师要具备让学生敬重的学问与品行,要以自己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让学生耳濡目染。各类课程要以符合自己特点的方式,建构开展课程思政的有效路径。不同课程的课堂教学,都要有机地融入思政元素,让价值引导的成分在课程设计和课堂教学中如盐在水,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彭刚

 

作者为清华大学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