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上的“淘金人”
发布时间:2020-06-16 16:25:00  来源:中国交通广播  作者:方云伟  点击:296次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交通广播《速度早高峰》报道:李宁泓是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侯马北机务段侯北整备车间综合组的一名班组长,他所在的班组主要负责火车的上砂、整备场散砂的清扫等工作。

许多人都知道火车需要水、油或电才能正常运行,但不知道火车偶尔还需要砂子。由于钢轨与车轮表面都很光滑,在雨雪冰冻等恶劣天气或者在坡道等地形情况下运行时就会出现粘着力不够的情况,这时就需要在轨面上撒砂提高轨面黏着系数,所以火车上会设置由砂箱、撒砂器等部件组成的撒砂系统,满足运行需要。李宁泓的工作就是给这些回库的火车装满砂子,确保火车司机在铁道线上能够放心的驾驶火车,上班30多年的他跟砂子打交道的岁月就有10年,他说:“看到干干净净的砂子就好像看到黄灿灿的金子一样,心里舒服的很!”

说起砂子,李宁泓有讲不完的故事,2010年,他是一名上砂工,那时候给火车上砂还没有自动上砂机,不管风霜雨雪,还是春夏秋冬,全靠人力把砂子用推车推到上砂场,再用上砂筒一筒一筒把砂子装进火车的砂箱,当时他还练就了一项神技能,闭着眼睛就能把砂子扔进直径只有十几厘米的砂箱里。李宁泓回忆道,那时候上砂作业最难过的是雨雪天气,冬天,上砂场没有防护,冻得人手尖脚尖疼,干完活衣服里面一身汗,外边冷的还不敢脱衣服。下雨天,穿着雨衣作业,里面一身汗,外面一身雨,特别难受。而且雨雪天气,火车用砂多,更是对体力的一种考验,记得有一次,自己当班那天正好遇见下雨天,总共用了52车砂子,下了班自己的手腕都肿了。

2014年,李宁泓是一名烤砂工,当时新购进的砂子潮湿不能直接使用,需要经过“摊、翻、收、筛、烤”等环节才能正常使用,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耗费很大的体力,作业全过程都伴随着漫砂飞舞,好多职工抱怨脏累不想干,但军人出身的李宁泓从来没有抱怨过,他总是抱着办法总比困难多的态度,遇到困难积极想办法出对策,在完成自己工作任务的同时,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身边人。那时候,一个班下来,汗和砂的最大功劳就是使大家都变成了“泥人”,又累又困,许多职工下班后倒头就睡,爱干净的李宁泓经常是自己的衣服洗完还帮着别人洗。

2020年,李宁泓成了综合组的班组长,虽然职务发生了改变,但是他爱干活、爱干净、爱操心的习惯没有变,综合组的工作任务很多很杂,但在他的带领下,每一项工作,他们都干得井井有条,用他的话说,既然当这个工长,就得把活给人干好了,不能给车间丢人,辜负了组织的信任。

当上工长后,李宁泓还养成了一个新习惯,就是爱算账,大钱小钱他都算,今年节支降耗工作开展以来,这位皮肤黝黑的工长又和砂子较上了劲儿。在近期班组开展的“我的家底我清楚”大讨论中,李宁泓给班组职工算了一笔账,他说:“咱们整备场每天产生的废砂很多,按每天平均回收2推车算,一个月就可以清扫砂子约5吨,全年就可节约2万元左右,细算下来,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这在以前可都是咱们一锹一锹烤出来的,不好好用起来,真的太可惜了!”为了确保火车出库前砂管畅通,每台火车在库内整备时都要进行砂管畅通试验,试验后砂管喷出的砂子就会留在地沟面和钢轨的两侧,这些砂子如果不及时清理和回收使用就会造成环境污染和生产成本的浪费,李宁泓说的就是这件事。

为了变废为宝,李宁泓每天带着班组职工对整备场的九条地沟和地面共一万多平方米面积进行彻底清理,仔细回收火车撒下的每一粒砂子,“一把扫帚一把锹、一车砂子一车‘金’”成了他们工作的真实写照,也是他们娱乐自己、放松心情的口头禅。每条地沟的长度大约有160米,一个人清扫一次大约就需要一小时,特别是在钢轨两侧的沟槽内,存砂多,又没有合适的工具,更是增加了工作难度,给他们的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困扰。为此李宁泓组织班组职工通过讨论和设计样稿,自制了钢轨两侧清砂专用工具,大家都称这个工具为“淘金铲”,使用这个工具,可以大大提高清砂的作业效率。

今年以来,在李宁泓的带领下,该班组仅回收废砂一项就为段节约资金1万余元,职工都称他为铁路上的 “淘金人”。

 

中国交通广播记者:高雅,通讯员: 马彦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