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可持续交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发布时间:2021-10-22 06:50:53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张弛  点击:9187次

10月14日,习近平主席以视频方式,出席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深刻阐述可持续交通发展的重要意义,介绍中国可持续交通建设新成就,提出深化全球交通发展合作倡议。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推动可持续交通建设,不仅可使当代人民深受其益,更有利于长远发展,惠及千秋万代。

纵观历史长河,从西周在国都镐京和东都洛邑之间修建了一条宽阔平坦的周道,到秦国统一六国实现全国车辆使用同一宽度的轨距;从古丝绸之路的浩浩长歌,到万里西洋的“浪系天涯纽带长”,一直以来,交通都是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社会运行的重要元素之一,是兴国之要、富民之基。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一代又一代交通建设者克服重重艰难险阻,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在广袤的华夏大地上,建成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世界级港口群。目前,我们的航空航海通达全球,综合交通网突破600万公里,成为当之无愧的交通大国,正以昂扬的姿态向交通强国奋勇迈进。

交通强国,铁路先行。作为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骨干力量,铁路勇担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出行需要和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之责。截止2020年底,中国铁路营业里程达14.6万公里,其中高铁3.8万公里,居世界第一。以“复兴号”系列产品为代表的高铁动车组列车,在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铁路网上贴地飞行,真正做到了“朝碧海而暮苍梧”;在电力机车牵引下,满载货物的集装箱列车奔驰向前,加速国内国际双循环,“轨道上的中国”无不焕发勃勃生机。

“要发挥交通先行作用,加大对贫困地区交通投入,让贫困地区经济民生因路而兴。”对于交通在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中的关键作用,习近平主席的讲话一语中的。曾几何时,自然天堑是百姓通向美好生活道路上难以逾越的沟壑。现如今,山区老乡肩挑农货,乘坐公益性“慢火车”前往集市,靠双手把生活一步步变好。交通的便利,不仅让百姓冲破崇山峻岭、戈壁荒漠的阻隔,加快实现更富裕、更幸福、更美好的新生活,更如“绿色丝带”般,让曾经的贫困地区早已旧貌换新颜。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铁路通向哪里,总会把“绿色”带到哪里。我们看到,伴随“八纵八横”铁路网相伴而生的是“万里长林万里路”;电子客票迅猛发展,如今已实现内地高铁和城际铁路全覆盖,节省了纸质资源;“公转铁”政策推进下,粮食、煤炭、焦炭、铁矿石等大宗货物搭上了敞顶箱的“便车”,实现“绿色行”。蓝天碧水与净土即是可持续发展之道的生动展现。

铺设通途路,托起幸福梦。铁路是当前我国可持续交通建设的成功缩影。自2020年我国首次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任务,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大力推动靠港船舶使用岸电,持续推进大宗货物集疏港运输向铁路和水路转移等举措,我国可持续交通建设正一步一个脚印有序推进。

惠泽当代、荫庇后代!我们相信,顺应发展大势,中国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不断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可持续发展,必将用行动为建设繁荣美好世界作出更大贡献。(张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