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瘤为何会“年轻化”?医学专家厘清关键问题
发布时间:2021-12-30 03:47:51  来源:文汇报  作者:唐闻佳  点击:5295次

20多岁查出淋巴瘤、还在读初中就查出淋巴瘤,身边这样的消息越来越多,淋巴瘤为何会年轻化?对此,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血液内科主任郝思国教授回应称:近年来我国淋巴瘤发病率确实呈上升趋势,这主要与人口年龄结构有关。已有发现,淋巴瘤发病有两个高峰,一个就是在青少年时期,另一个在60岁以上人群中。

“青少年发病并不算罕见,只是以前未引起重视。其次,随着社会老龄化加速,老年人口的增多,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淋巴瘤的发病率。”就诊断与治疗方面,郝思国教授称,以往淋巴瘤诊断是细胞诊断时代,如今随着诊疗技术提高,淋巴瘤诊断已进入分子诊断时代,可针对表达不同分子的淋巴瘤进行精准治疗,治疗效果也会更好。换言之,淋巴瘤确诊并不意味着“被宣判死刑”,一些新型靶向药物的出现,大大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长期生存并非奢望。

每5分钟有1人确诊淋巴瘤

发病率仍在提高

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是近年来发病率较高的肿瘤之一。目前,我国淋巴瘤的发病率约为6.68/10万,每年约有10万名新发淋巴瘤患者,这意味着,大概每5分钟就有1人确诊为淋巴瘤,且发病率仍逐年提高。

根据淋巴瘤细胞病理特征,主要分为霍奇金淋巴瘤(HL)及非霍奇金淋巴瘤(NHL)。霍奇金淋巴瘤(HL)发病率较低,约占所有淋巴瘤的8.54%,预后好,治愈率较高。大多数霍奇金淋巴瘤(HL)患者5年总生存超过85%-95%。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发病率约占所有淋巴瘤的87%。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中,占比最多的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数据显示,其1995-2012年诊治的191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病人,5年生存率高达52.98%,10年生存率也高达42.45%。

可见,淋巴瘤的治疗是充满希望的。一些新型靶向药物的出现,比如利妥昔单抗的出现让淋巴瘤治疗步入了一个新时代。这种单抗还在不断发展,包括今年在国内上市的人源化奥妥珠单抗,此外还有双抗等,这些治疗手段的运用显著提高了淋巴瘤诊疗效果、也显著地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

痛心!

错诊误诊率高,治疗不及时不规范

“问题是,淋巴瘤错诊,误诊率较高,确诊较困难,导致了不少患者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郝思国教授称,随着诊疗水平的发展与提高,我国患者总生存率达38%,但比之欧美国家的数据仍有差距。事实上,部分类型的淋巴瘤患者是可以达到临床治愈的,但由于治疗不及时或化疗疗程不足,导致病情易复发、进展,给患者个人、家庭乃至社会都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数据显示,43%的淋巴瘤患者遭遇过误诊、仅22%的患者完成了8个疗程的足够疗程治疗。加强淋巴瘤患者规范化诊疗和全程化管理,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为什么会错诊、误诊?

郝思国教授分析,淋巴瘤是一种易累及多器官、多系统的肿瘤。比如有的患者由于肠穿孔、扁桃体肿大、肺部肿块等情况去治疗,手术发现其实是淋巴瘤。“所以,很多患者来到血液科就诊的时候其实已经有很多器官疾病了。”

多学科协作

为患者赢得长期生存

鉴于淋巴瘤诊断和治疗的复杂性,为了给患者提供科学、合理、规范的最佳治疗方案,提高疾病治疗效果,提高病患的生活质量,新华医院血液内科成立血液科淋巴瘤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简称MDT),会请影像科、病理科、放疗科等相关科室协作,设计科学、合理、规范的最佳治疗方案。

“当患者的疾病累及相应系统,比如说骨折了,就请骨科医生来;肌酐、尿素氮较高,对肾脏损坏严重的患者,我们会请肾脏科医生会诊;对于需要放疗的患者,会请放射科协助。通过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能为恶性血液病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显著提高疾病诊治的效率。”郝思国教授称。

血液科淋巴瘤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的探索也与新华医院血液内科推进的淋巴瘤全程化管理衔接。“淋巴瘤兼顾肿瘤和慢性病的特征,全程管理非常重要。”郝思国教授称,全程管理包括诊断、治疗、康复等多环节,需要多学科协作,由专业科室、专业人员实施全程管理,将医、护、患三方紧密结合在一起,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精准治疗,从而实现对患者整个生命周期的关注,最大程度地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治愈率,减少治疗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最终助力患者取得长久获益。

比如,患者入院后根据其疾病的诊断分型,制定治疗方案。治疗过程中及时处理患者可能出现的化疗毒副反应等。化疗结束后,关注患者是否需要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后是否需要维持治疗。像滤泡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等缓解后仍然需定期用利妥昔单抗大约2-3年可以保持不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后续定期复查、访视、检测之后看是否有早期复发倾向,及时进行干预治疗,否则完全复发后,治疗就比较难。此外还需给患者进行疾病教育……凡此努力,只为一个目的:为患者赢得长期生存。

新华医院血液内科创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于国内较早探索恶性血液肿瘤如淋巴瘤,尤其是NK/T淋巴瘤的治疗策略。

“NK/T淋巴瘤恶性度非常高、治疗棘手,我们已做了很多临床实验,也组建了淋巴瘤MDT,提高了患者治疗的希望。2016年我们开始做CART细胞,把很多濒临死亡线上难治复发的淋巴瘤患者给救了回来,并获得了长期生存。多发性骨髓瘤治疗方面也是如此。”郝思国教授称。

新华血液内科另一个特色就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新华医院血液内科是全国最早开始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并获成功的科室。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原理是医生通过超大剂量的化疗和放疗,来清除患者体内残留的肿瘤细胞。然后回输患者自己或者其他人的干细胞,造血重建,这样的患者以后基本不会复发。目前,这里除了做同胞血缘相关的,在非血缘相关的、父母子女间半相合单倍体的移植领域,以及脐带血移植用于成人治疗等,均走在全国前列。有一名脐带血移植治疗患者2013年做的手术,8年过去了,目前已大学毕业,在九江一个中学当初三班主任。

“这让我们感到很欣慰,也是我们工作的动力。”郝思国教授分析,根据长期临床经验,能长期生存的患者一般有两个特点,第一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患者、肿瘤负荷较低的患者;二是治疗以后能很快获得缓解率的,比如有的淋巴瘤患者四个疗程之后就完全缓解了,且缓解后坚持维持治疗,定期复查、密切检测的。这两类的患者肯定治疗效果会更好。

“当前淋巴瘤诊疗中存在治疗及自我管理不规范、随访不及时或脱落等情况,影响了整体的治疗效果与患者的预后。因此患者自己应当重视,治疗之后要保持跟医生联系,定期检查随访,做到防患于未然。”郝思国教授还指出,患者数据库的建立是当下和今后的重要工作,推进淋巴瘤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登记,探索App的上线,有利于随访与患者管理,应该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作者:唐闻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