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省立医院院长赵家军:今年带了9份提案上两会
发布时间:2020-05-22 15:42:00  来源:健康时报  作者:方云伟  点击:426次

(健康时报记者 毛圆圆)  5月20日,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省立医院院长赵家军告诉健康时报记者,今年他带了9份提案上两会。

\

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省立医院院长、山东省立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赵家军

本科招生目录中增设医疗保障专业

医疗保障专业是集医学、管理学、经济学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相关学科于一体的跨学科专业,高素质的医疗保障专业人才是确保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制度设计、制度实施、制度监管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与基础,积极发挥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职能,大力培养符合医疗保障改革事业需求的各类型各层次的医疗保障专业人才,是当前具有战略性的紧迫任务。

但是,医疗保障人才缺口大,社会供需矛盾极为突出。以山东为例,2019年山东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到9570万人,定点医药机构78781家(含村卫生室),全年基金收支余总额达到4390亿元,平均每天通过医保信息系统结算60万人次、费用4.3亿元。而山东省各级医保经办机构共有经办服务人员仅约3000人,经办服务比超过1:30000,远远高于合理比例。

医疗保障专业需要专门的培养体系。虽然有不少金融保险类、管理类、医学类等专业人才涉入医疗保障行业,但是这些专业人才知识结构不完整、专业技能单一,还不能完全胜任医疗保障工作,所以需要专门的培养体系进行人才输出,既是医疗保障专业的内在要求也是医疗保障专业毕业生胜任医疗保障业务活动的外在要求。

因而,建议在本科招生目录管理学门类下公共管理类中增设医疗保障专业,或者在医学门类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中增设医疗保障专业。

后COVID-19疫情时代,提升社区疾病防控能力

作为重大疫情的“放哨者”“守门人”,基层公共卫生机构承担着数据采集、疫情预警、传染源发现等一系列重要职责,其应对能力是影响疫情控制效果的关键所在。

但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应对疫情中暴露有一些问题,如医防衔接不通畅,多部门协作治理难度大;投入机制不健全,基层公共卫生机构运转效率差;执业管理不到位,基层公共卫生人员专业能力弱等。因此,建议:

堵漏洞,将公共卫生纳入政府职能,理顺多部门协作治理机制。区域政府设立公共卫生治理领导小组,由政府党政一把手任组长,办公室常设在区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该治理小组负责公共卫生治理日常工作,并将公共卫生内嵌入所有相关部门工作之中,治理小组负责监督与考核,积极促进构建公共卫生协作伙伴关系,真正实现将公共卫生融入所有政策,理顺多部门协作治理机制。

出现重大疫情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治理小组负责统一指挥,确保相关机构信息及资源及时共享,明确各部门公共卫生责任并形成公共卫生职能及责任共担机制,营造“上下联动、医防衔接、群防群治”的区域疫情运行机制,实现“预防—控制—治疗”无缝衔接。

补短板,筑牢基层公共卫生体系,改进基层公共卫生机构运行效率。改变重应急轻预防倾向,参考教育经费投入机制,以卫生财政总投入的定额比重(如30%)确定公共卫生投入经费,并建立公共卫生经费持续投入机制,保障基层公共卫生体系运行经费;

各地政府把经考核合格的乡村医生全部纳入乡镇卫生院管理,转“半工半农”身份为执业(助理)医师身份,享受乡镇卫生院人员待遇,由乡镇卫生院统一管理,以彻底解决乡村医生身份不明、待遇低、无人干的现象;

把农村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以及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公共卫生机构体系,参照公共卫生机构管理办法管理基层卫生机构。

以融合后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网底,以县、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为枢纽,以县、区综合性医疗中心核心,以区域公共卫生治理小组为龙头,构筑疫情后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并推行以公众健康为中心,以制度为准绳,密切协作,科学决策,确保区域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强弱项,加强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能力建设,提升基层公共卫生人员专业应对水平。选配区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主要基层公共卫生机构领导时,充分考虑机构专业特殊性,向长期在一线工作、具有公共卫生教育和从业背景的人员倾斜。

加强公共卫生执业资格管理,招聘和配置具有公共卫生教育背景的人员从事公共卫生工作。

区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举办承担好培训功能,对辖区内所有公共卫生相关从业人员进行现场流行病学培训,提高基层公共卫生人员疫情信息分析研判、事件应急处置等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

教育部门优化招生模式,增设预防医学基层定向培养项目,为基层公共卫生机构输送新鲜血液,确保基层公共卫生机构可持续发展。

此外,还有糖尿病等领域相关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