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昌图治沙造林改善科尔沁沙地南缘生态环境——为花生产业筑牢“绿色屏障”
发布时间:2024-10-31 20:29:47  来源:中国县域经济报  作者:admin  点击:1385次

  得益于一系列防沙治沙工程的有效实施,科尔沁沙地南缘乡镇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为辽宁省昌图县花生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生态保障。

  近日,昌图县举办了花生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近百名花生产业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从昌图花生产业现状、未来发展、智慧农场平台规划以及绿色花生生产技术、厚圃壮土保护环境等方面进行交流。花生不仅成为昌图出口创汇、壮大县域经济、农民增收致富的“金豆豆”,更成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闪亮名片。

  金秋十月,辽宁省昌图县花生迎来大丰收。古榆树镇大房村村民张立民家种植的300亩花生,亩产达到1000斤,按现在的市场价格,每亩收入可达3500元,纯收入超过1700元,获得这么高的收益,让张立民笑得合不拢嘴。“靠着种花生发家致富,这在以前连想都不敢想。”张立民感慨道。

  昌图县现有花生种植面积45万亩,主要集中在三江口、古榆树、付家、七家子、后窑、长发等紧靠科尔沁南缘沙梁地带的7个乡镇(场)。曾经,受科尔沁沙地南侵的影响,风沙给当地的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危害。“以前我们也种花生,可是一年两场风,从春刮到秋,黄沙漫天舞,有的年头种花生连种子钱都收不回来。自打建起林带,造了林网,治了风沙,花生产业才一下子兴旺起来。”张立民以自身经历见证了昌图花生产业发展的艰难历程。

  昌图县花生产业的发展壮大,得益于防沙治沙改变了生态环境。昌图县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三北”防护林工程的机遇,连续奋战“防风三北”六期工程,营造防风固沙林23万亩,在科尔沁沙地南缘建起一道百公里长、400米宽的锁边林带,筑起了一道绿色屏障,成功阻挡住了科尔沁沙地南侵。与此同时,建成带、网、片相结合的农田防护林21万亩,锁风固沙,改善生产条件。

  “建成防风固沙林后,沙土地转变成宝贵的资源,这样的土地最适合花生生长,加上处在北纬42度‘黄金地带’上的独特地理条件,以及不利于黄曲霉素滋生的寒冷气候,为花生种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得昌图种出来的花生品质优、口感好、营养足、产量高的特点突出。”昌图县花生产业协会会长曹敏建说。

  近年来,昌图县委、县政府将花生生产作为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举全县之力,推进花生产业扩规模、提品质、延链条、创品牌。坚持科技创新,在研发应用新品种的同时,将种子包衣、新型农机具宽窄行定位播种、配方施肥、统防统治等技术推广到田间。良种配良法,花生产量、品质不断提升,去年全县花生种植面积达45万亩,总产量3亿斤以上,平均亩产660斤,今年有望实现新的突破。花生播种、打药、田间管理、秋收整地、摘果、剥壳、分级精选、包装实现全程机械化。

  昌图县拉长产业链,目前全县从事花生脱壳达3000户,从事花生运输的1500户,花生经济人队伍1.5万人,现有大型花生深加工企业10余家,生产的“辽地生香”花生油及“花生脆”等系列休闲食品走上全国市场。昌图花生在国际市场也备受青睐,最近几年,出口量呈递增趋势,主要销往日本、韩国、荷兰、马来西亚及东欧一些国家,每年出口量在6000吨以上。

  增绿就是增优势,植树就是护生态壮产业。科尔沁沙地歼灭战打响后,昌图县把主战场摆在地处科尔沁沙地南缘一线的7个重点乡镇(场),集中开展植被综合盖度精准提升示范工程,今年上半年,完成人工造林3206亩,植树32万株;退化林修复完成3668亩,植树18万株。当前,昌图县正在抢抓有利时机,全面掀起秋季植树造林高潮,扎实推进科尔沁沙地南缘绿色屏障提质增效示范工程建设,厚植防沙治沙绿色家底,增绿强绿,绿富同兴,增强花生产业发展后劲。

  “我们要进一步推动花生产业走向更高质量发展之路。将延链而进,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着力构建最富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将聚群而兴,以打造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为契机,推动优质花生种植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构建最富带动力的产业布局;将向新而行,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强化品牌建设,拓宽市场渠道,创新行业经营模式,着力构建最富创造力的产业平台;将择优而行,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强化科技创新驱动,探索与企业和科研院所合作的新模式,在全国范围内配置昌图花生产业链创新链和价值链,着力构建最富吸引力的产业生态。”昌图县委书记范磊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