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处置应增强系统观念
发布时间:2022-05-06 12:54:20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admin  点击:4436次

  张风波 刘传义

  四川遂宁污泥处置监管严重缺失,以土壤改良之名行非法填埋之实;河北部分市县统筹不力、监管缺失,违规处置污泥问题突出……梳理分析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曝光的多起污泥违规处理处置案例发现,缺乏系统观念,是一些地方在处理处置污泥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数据表明,目前我国城镇污水处理规模约2.2亿吨/天,每年产生含水率约80%的污泥超过6000万吨。这些污泥目前主要通过焚烧、填埋、堆肥、建材利用等方式处置,因富含有机质,如果处置得当、利用得法,污泥尤其是生活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仍能发挥“余热”。但是随着环境监管要求的日益提高,垃圾填埋设施封场趋势加速、建材利用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堆肥处置用途限制越来越多,导致污泥处置逐渐面临困境,随之而来的就是违规处置污泥问题频发,带来环境污染和隐患,引起社会公众关注。

  笔者认为,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当前污泥处置普遍存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就事论事的情况,没有将其放在环境综合治理全局中统筹谋划,缺乏系统观念。

  有的地方污泥处理处置设施未与污水处理设施同步规划。如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发现,辽宁省朝阳市生活污泥长期停留在会议研究上,未落实到位。

  有的地方污泥处置设施规划与建设能力不符。如河北省“十三五”新增污泥无害化处置规模未达到规划目标要求,导致大量污泥非法倾倒侵占耕地。

  有的地方污泥处置工艺与当地产业特点结合不够紧密。区域环境治理全链条设计谋划不足,期望通过焚烧处置一劳永逸地解决各类生活垃圾、污泥等一般固废,甚至工业固废与危废。

  有的地方污泥处置设施建设运行不规范、管理维护不到位。导致跑冒滴漏、外溢抛撒现象普遍,不仅没有发挥环境治理效能,反而沦为新的污染源。

  虽然问题的表现形式不同,但究其根本,都是由于没有将污泥处置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谋划和治理。因此,笔者认为,污泥处置必须树立系统思维。

  一是做好污泥处置能力规划与设施布局。结合“无废城市”建设要求加强政策引领与产业示范,以政府主导、示范引领来引导社会资本,以污泥处理处置规范化引领产业化,以产业化促进规模化,共同打造循环生态经济的产业化样板。

  二是因地制宜,结合地区发展阶段与产业特点采取适当的技术工艺路线,不盲目跟风上马焚烧处置设施。如工业发达地区,可适当加大工业固废协同填埋处置污泥规模,部分工业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也可结合危险废物处置设施协同处置。基础设施建设较多的区域,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建材利用,依托地区建材企业提高污泥协同处置能力,合理统筹规划布局新建建材企业,打破区域限制保障污泥来源与相关产品推广使用。以农业为主的地区要统筹农业秸秆利用、有机堆肥、生物制肥、土地改良等需求,加强污泥生物利用等设施建设与规范运行,协同解决秸秆焚烧利用难、还田病虫害隐患大等问题。

  三是切实提升设施运维能力。各类污泥处置设施建设运行单位要提升技术能力与设施管理运行水平,改变污泥处置设施低端简陋、傻大笨粗的固有形象,加强设施运行维护水平的同时,要切实加强员工技能培训,从软硬件两方面提升环境治理效能。

  四是有效改进监管方式。不搞“一刀切”,要通过加强污泥处理处置设施的全过程监管与精细化管理规范污泥处置市场秩序,尤其是要严格落实农业农村部门有关技术规范要求,加强营养土利用渠道监管。杜绝农业生产领域利用,推广林业生产利用、非农用贫瘠土壤改良与管控地块治理、矿山地质修复等领域利用。杜绝污泥底数不清、去向不明问题,要提升监管队伍污泥处置相关监管业务能力,从管理上给污泥综合利用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