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空气质量首次全面达标
发布时间:2022-01-22 12:11:43  来源:中国环境网  作者:admin  点击:5555次

“2021年北京市大气环境中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降至33微克/立方米,PM2.5和臭氧(O3)同步达标,北京市空气质量首次全面达标。”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于建华在北京市新闻办举行的2021北京市空气质量状况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至此,北京市大气污染物实现协同控制,大气污染治理取得里程碑式突破。

蓝天常在 “含金量”升高

多年来,北京市各区各部门齐抓共管攻坚,全社会凝心聚力参与,实现了北京市空气质量的全面改善,人民群众蓝天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2021年,北京市优良天数达到288天,占比78.9%,较2013年增加了112天。其中,2021年的一级优天数为114天,较2013年增加了73天,蓝天底色更纯、含金量更足。

在蓝天显著增加的同时,北京市重污染天数大幅减少,发生频率、峰值浓度、持续时间均明显下降。2021年北京出现重污染日8天,较2013年减少50天,降幅高达86.2%,夏季秋季PM2.5重污染基本消除。

2021年北京PM2.5年均浓度首次达标,较2013年降幅达到63.1%,平均每年下降7.9%,远超发达国家城市同期下降幅度。

“如今,PM2.5空间分布上,从‘南高北低’变为‘各区均匀趋同’,南北浓度差距由2013年的63微克/立方米下降为2021年的16微克/立方米,在全市各区域浓度整体性下降的同时,南四区改善效果更为明显。”于建华说。

能源调整发挥关键作用

蓝天常在,离不开多方努力,能源结构调整对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发挥着关键作用。

近十年来,北京市煤炭消费量由2012年的2179.6万吨下降到2021年的不足150万吨,占全市能源消费比重由2012年的25.2%下降到不足1.5%。

“压煤措施对PM2.5直接减排量贡献占五成以上、对SO2减排量贡献占八成以上。能源结构加速优化有力支撑了全市空气环境质量持续显著改善。”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来现余告诉记者。

同时,北京市坚持去煤、提质、惠民,抓住重点推进能源结构调整,精准实现能源关键领域清洁转型。近年来,北京市先后建成四大燃气热电中心,淘汰燃煤机组272.5万千瓦,新增燃气机组724.2万千瓦,实现本地电力生产清洁化。

在强化绿色优先,持续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方面,北京也开足马力。

北京市结合本地可再生能源资源潜力,先后出台鼓励热泵、太阳能利用等绿色能源支持政策,积极探索可再生能源与城市重点区域开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产业园区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如今,北京本地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持续扩大,光伏发电总装机规模由2012年的5万千瓦增长到2021年的75万千瓦左右,热泵供热总面积由2012年的0.4亿平方米增长到2021年的1.01亿平方米。

“全市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量占能源消费比重由2012年的4.4%提高到2021年的10%以上,成功实现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可持续性承诺。”来现余说,冬奥场馆实现100%绿色电力覆盖,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可再生能源占比达40%。

同时,北京市坚持推进区域协同发展,与内蒙古、山西、河北等省区签订了一系列涉及电力领域的战略合作协议,协同推进跨区域送电工程规划建设,增强域外绿色电力进京能力。全市外调绿电由2013年的7.2亿千瓦时大幅增加到2021年的180亿千瓦时以上,增长了24倍。

产业升级助推高质量发展

在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方面,北京市通过落实清洁空气行动计划、污染防治攻坚战、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绿色技术创新与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等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快发展高精尖产业。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二级巡视员李涛表示,“十四五”以来,北京市逐步探索建立一般制造业疏解提质动态管理机制,以标准约束为抓手,积极引导低效高耗企业调整退出与改造提升。同时,制定推进制造业高端智能绿色发展的若干措施,加大力度推动制造业持续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数字化方向转型提升,发布实施了“十四五”高精尖产业发展规划、“新智造100”、绿色制造实施方案等系列政策文件,加快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北京市加快建设绿色制造体系,鼓励企业开展绿色技术创新,积极创建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绿色产品等绿色制造示范,大力推行工业产品绿色设计,推动一批先进适用节能、环保、低碳技术产品装备入围国家推广目录。

“2016年以来,我们累计推动64家企业获得国家级绿色工厂称号、11家企业获得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单位称号、9家企业入选国家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名单、56种产品入选国家级绿色产品,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入选国家级绿色园区。”李涛说。

同时,北京正全面实施“新智造100”工程,加快组织引导企业开展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升级改造。其中包括全面深入推进绿色制造工程,启动面向制造业企业的绿色诊断工作等。

“我们正在开展试点示范,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和园区率先探索碳中和实现路径。”李涛告诉记者。

交通助力 “绿色”成为共识

交通运输对大气污染的作用不容小觑,也是北京市空气治理关注的重点领域。

“2021年,我们坚持‘慢行优先、公交优先、绿色优先’的工作方针,着力优化交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交通,推动首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北京市交通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吴世江表示。

2021年底北京新开9条段城市轨道线路的新闻冲上热搜,北京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达到783公里,公共电汽车运营线路总长度达28430公里。

为改善市民绿色出行体验,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在2019年11月推出了北京交通绿色出行一体化服务平台(MaaS平台)。平台上线以来,累计使用用户超过3000万,目前日均服务630万人次。

吴世江说:“下一步MaaS平台2.0版上线,将进一步拓展服务场景,提升服务体验,例如在驻车换乘停车场提供预约停车和换乘信息的服务等,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的一体化出行服务。”

“2021年,全市完成公共交通客运量53.5亿人次,绿色出行成为市民首选。” 吴世江说。

北京市运输和车辆结构也在不断优化。去年1-11月,北京市铁路货物到发量1936万吨,较2020年同期增长8.9%。

同时,北京市2021年度新增和更新的公交、出租车辆均为新能源车,新能源公交车占比超过50%,21万余辆巡游出租汽车完成“油改电”,3000余辆燃油货车淘汰更新为纯电动货车。

“目前,我们建成新能源智慧驾培园区,充电桩数量达1000余个,创国内单体场站之最。” 吴世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