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翔安:污水治理让农村“水清、岸绿、景美”
发布时间:2022-01-11 06:00:4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马跃华  点击:4035次

清晨,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澳头社区怀远湖碧波荡漾,湖中的鱼儿欢快地游着。居民蒋跃通正在湖边散步,岸边的进水管道口汩汩地流出中水,注入湖中用作生态补水。

这脉脉清水,就是广大澳头居民家中的污水经过收集净化处理,重新回流到社区的。

厦门市翔安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创新探索微水“星级”分治、污水“三环”共治、中水“回用”返治的“三水”联治流域水环境治理模式,实现了水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如今,翔安通过全方位水体治理,有效提升农村水环境质量,同步推进水体周边人居环境整治,使农村呈现“水清、岸绿、景美”的美好景象,大大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管截污实现全收集

在蒋跃通家,记者看到三根截污管,一根连到厨房,一根连到化粪池,一根连到洗衣池,三个排放区的污水最后统一汇总到屋外的污水井,实现了分类“全收集”。

在全收集基础上,翔安区创新“分户验收,一户一图,建档立卡、管理到家”的精细化管理模式,用不同颜色对“三根管”进行标识区分(卫生间红色,厨房绿色,洗涤池紫色),同时标清线路距离,每户严格验收。一旦哪根管道出了问题,也很容易按图索骥,做到了精准设计“全覆盖”;同时,每家每户的生活污水排放口、管线走向、污水产生总量等情况,也都有了全面摸底。

翔安区河长办公室负责人周小东说,由翔安区提出的“三管截污”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最大限度破解了污水“收集难”的核心问题,为后续的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实行三管截污模式后,翔安区污染源总量明显下降。全区341个村(居)生活污水处理实施率达96.87%,污水直接排入溪流或小微水体现象得到根本性扭转。

小微水体“星级”分治

怀远湖作为去年小微水体整治地之一,也是整治成效最好的一处,被评为五星级水体。

翔安区对全区279处小微水体进行统一编号,从水质、外观、治理等七个维度对小微水体进行评价;设置0分至100分六个星级和五级考评机制,得分越高星级越高;构建日志、周评、月考、季小结和年评级模式,制定“一池一档”,形成横向可比、纵向可查的水体档案。截至目前,全区三星级以上小微水体占比已达84%。

周小东说,翔安区通过星级评定,疏通水体“毛细血管”,补齐农村治水短板,同步结合周边生态环境、田园风光等要素,因地制宜配置景观提升、休闲步道等农村人居环境治理项目,打造水质洁净、环境优美、功能多样的生态水环境。翔安区积极构建“C位”典型示范,总结出一套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带动厦门市其他各区的水体整治。

实施中水“回用”返补

翔安建成多处污水泵站和约400公里的市政管网,对全区涉水工业企业、生活小区及村庄生活产生的污水进行全面收集,做到应收尽收。在尾水水质达标率稳定前提下,优先供给农灌,富余部分存储用于景观补水,真正做到污水零排放、全利用。

记者看到,翔安水质净化厂、澳头水质净化厂里净化达标的中水收集后再返补溪流,对店头溪、内田溪、怀远湖等进行的生态补水每日可达13万吨,在补水同时还能增强水体流动性和河道自净能力,推动水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实现变废为宝和资源化利用。

据了解,翔安还在水质净化厂排放口处安装环保在线监测设备,对中水各项指标、出水流量实时监测,监测数据实时上传到平台;采用调节阀、重力流、水泵站等方式,精准控制中水的流量、时长和流向。目前,内垵溪、内田溪、店头溪、浯溪每日补水量分别为1.5万吨、2.5万吨、1.5万吨、4.5万吨,翔安做到了按需补水、按时补水、精准控制。

通过污水净化处理,最大限度提升水资源利用率,保障辖区农业灌溉,翔安有效缓解了辖区旱季缺水的“窘境”,维持了溪流形态和水体自净能力。

(本报记者 马跃华 本报通讯员 林瑞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