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候之殇,“后天”还远吗?
发布时间:2021-12-30 03:44:51  来源:红星新闻  作者:王雅林  点击:3937次

2021年,全球各地的极端气候事件打破纪录。从暴雨成灾、极度严寒,再到高温热浪、野火肆虐,全球“温度失序”摧毁了无数的生命和家园。近年来,气候专家们不断向世界警告,逐渐加剧的“气候灾难”将为全球生物的生存环境带来不可预估的伤害。然而,仍有一些国家置若罔闻,执意将本国利益凌驾于全球气候行动之上。

电影《后天》里的灾难性场景离我们还远吗,是否可能演变成地球的未来?

红星新闻记者近日连线来自德国气候分析研究所(Climate Analytics)的气候科学主管、柏林洪堡大学的小组负责人卡尔-弗里德里希·施勒斯纳(Carl-Friedrich Schleussner)博士,探讨2021年全球极端气候事件的严重性、加快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紧迫性,以及实现“净零”排放目标和经济转型的重要性。

地球受难:“高烧”、“火魇”

“2021年真正让我们了解到气候变化对世界的影响,以及气候灾难究竟意味着什么。”施勒斯纳博士指出,“我们现在经历的可能是10万年来地球持续的最高温度,而且我们正在远离全新世(Holocene,距今约一万年以来的现代间冰期)的稳定气候,走向一个未知的领域。这种前所未有的气候主要体现在,这一年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极端天气事件。”

今年夏天,气温飙升席卷了太平洋西北地区,美国和欧洲经历了有史以来最炎热的一个夏天。“发威”的高温使得俄勒冈州的电车电缆融化,华盛顿州的路面受压开裂,仅北美就有数百人因高温造成的连锁反应而死亡。

同时,极端高温更广泛地影响了地中海地区,意大利西西里岛出现48.8℃的“创纪录”高温。紧邻北极圈的俄罗斯圣彼得堡也出现了罕见高温天气,莫斯科的高温则一度追平120年前同期的最高纪录。

高温热浪致使土地干枯脆弱,往往伴随着毁灭性的火灾,2021年已成为全球的“火年”。加州历史第二大火“迪克西”持续了三个多月,涨势迅猛的强风甚至带来了“火旋风”,迫使无数居民撤离。西伯利亚东北部同样无法幸免于难,火灾规模超过世界上所有其他活跃火灾的总和,吞噬了超过4000万英亩的土地,火灾产生的烟云一度飘至北极上空。

今年夏季,欧洲东南部经历热浪过境后,野火也随之而来。在人口稠密的地中海沿岸地区,希腊、意大利、土耳其等国都难逃火灾的侵扰。

从北美、西伯利亚地区到地中海,“火年”让全球气候问题雪上加霜,山火带来的不仅是流离失所、生灵涂炭,还有创历史新高的碳排放量。施勒斯纳博士表示,“气候灾难”不仅仅是我们经历过的极端天气更加频繁,更重要的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极端天气事件”。

“水淹”、“极寒”

另一方面,今年夏季,毁灭性的洪水横扫西欧大片地区,莱茵河流域多个国家惨遭前所未有的强降雨,“千年一遇”的特大洪灾夺走德国一百多人的性命。此次西风带剧烈震荡的连锁反应在北半球不断扩散,几天后,我国郑州遭遇罕见特大暴雨,1小时内的降雨量超过德国重灾区3天的降雨量。位于非洲的南苏丹自2021年5月遭遇洪水灾害以来,很多房屋和农舍被淹没已大半年,造成36.5万人流离失所。

除了洪水,还有低温寒潮。2月中旬,美国得克萨斯州遭遇自1989年以来的最低温,大范围电网崩溃令该州沦为“电力孤岛”。

4月初,异常暴发的春寒肆虐欧洲许多地区。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观测发现,今年夏季以来,东太平洋赤道海域表层海水温度低于往年0.5℃,达到了拉尼娜的触发点。鉴于上一个冬季就出现了拉尼娜现象,世界气象组织警告称,2021年的“双峰拉尼娜”或已成定局。

b7fd5266d01609247d59f4b6461b26f2e7cd34c7.jpeg©由红星新闻提供b7fd5266d01609247d59f4b6461b26f2e7cd34c7.jpeg

北极涡旋系统在2021年2月中旬南下,使美国很多地方出现了罕见的严寒天气,导致大规模断水断电。

目前,全球已进入拉尼娜状态。即将到来的寒冬让本已价格疯涨的能源市场继续飙升,多国或迎来“史上最贵的冬天”。12月26日,一股寒流席卷加拿大西部,最冷的地方气温达到创纪录的零下51℃。

在全球各地的极端天气事件中受伤的不只是人类,还有许许多多的动物、森林和海洋。

11月,加拿大有数十万只农场动物丧生于洪水和山体滑坡。在太平洋西北地区经历残酷高温热浪期间,近十亿贝类和其他海洋动物在海岸边被活活热死。持续多个月的野火将北美的植被燃烧成灰烬,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

同时,全球气候变暖将导致不可逆转的冰层损失。作为世界第二大冰盖,格陵兰冰盖正处于融化过程中。8月,格陵兰岛冰盖最高点有记录以来首次出现降雨现象。专家预测,若格陵兰岛冰原温度上升1.5℃,将以最快的速度融化,最早在2030年就会消失。

在拥有多达100万个不同物种的海洋,温度升高会使物种大规模迁移到较冷的水域。此外,海洋酸化也会使海洋生物岌岌可危,不仅与全球沿海地区的渔业和水产养殖业息息相关,也会导致全球生物多样性下降。

应对气候变化,实际行动“仍然非常不足”

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缔约方承诺,将全球变暖限制在“远低于2℃的范围”,但他们的实际行动并未接近这一目标。近年来,气候专家们不断向世界各国警告,频发的极端天气将为全球生物的生存环境带来不可预估的伤害。11月份,在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举行之际,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佩特里·塔拉斯曾表示,这是一个“重回正轨、成败攸关的机会”。

施勒斯纳博士表示,在过去的一年里,气候行动在全球范围内开始,“但问题在于行动是否够快”。他说,这一年内开展的气候行动相当于一个只装了半杯水的杯子,这种“半满”的进度对我们来说是不够的,而且为实现目标采取的实际行动“仍然非常不足”。当全球国家首脑齐聚格拉斯哥参加此次气候大会之前,世界上至少85%的人早已切身体会到气候变化的影响。

在这次大会上,缔约方就《巴黎协定》实施细则达成共识,分歧最大的《巴黎协定》第六条终于敲定,涉及如何通过相互合作来减少排放。中美发表了强化气候行动联合宣言,为大会注入新的动力。另一方面,一些核心问题和难点上仍存在遗憾和不足,例如发达国家承诺到2020年向新兴经济体每年提供的1000亿美元并未兑现。此外,在1.5℃温控目标、逐步淘汰化石燃料、碳定价以及《巴黎协定》实施细则等方面还存在难点和阻碍。

同时,公众期待的是各国直面现实、真诚的对话协商,而非收效甚微的重复许诺,甚至是明目张胆的破坏。今年8月,日本政府罔顾国内外强烈反对,宣布决定通过海底隧道将福岛核污水排放至近海。该国计划修建长约1公里、直径约2.5米的海底隧道,将于2023年逐步排放核污水大约100多万吨,为期30年。

“解决气候危机的技术才是21世纪的未来”

“2021年让我们懂得,只要继续排放温室气体,地球的温度就会上升,情况只会越来越严重。”施勒斯纳博士说,“尽管全球范围内的新冠疫情减缓了二氧化碳的排放,但是疫情或与其有关的经济放缓并不会拯救我们减排行动的进度,也不会让我们走上实现《巴黎协定》目标的正确轨道。”

联合国曾预测,到本世纪末,全球平均气温将上升2.7℃。如此大规模的气温上升可能意味着,北半球今年夏季被野火烧焦的地区将增加62%,世界上三分之一的哺乳动物将失去栖息地,以及长达4到10个月的干旱将更加频繁。

这一气候危机离人类越来越近,施勒斯纳博士指出,现在仍然远未实现减排的目标,而其原因在于我们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他表示,如果没有人为因素,气候变化就不会发生。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要阻止气候变化就必须实现碳排放“净零”。

施勒斯纳博士呼吁世界各国需要更认真地对待经济转型,不要等到遥远的未来,而是“即刻行动起来”。只有逐步淘汰化石燃料,包括煤炭、天然气和石油,才能朝着《巴黎协定》的目标前进。

另一方面,他指出,经济转型在很多方面都是“非常实惠、有益的”,因为可再生能源、电池技术的价格以及其他作为气候危机的技术解决方案的成本都在不断下降。此外,仅化石燃料燃烧造成的空气污染对全球卫生系统和呼吸道疾病以及过早死亡造成的损失,就已经远远超过了全球经济转型所需付出的代价。

同时,施勒斯纳博士认为向可再生能源过渡与国家的经济竞争力有关。他指出:“像中国这样的国家已经清楚这一道理,可再生能源和解决气候危机的技术才是21世纪的未来。”

红星新闻记者 王雅林 特约记者 王薇 实习记者 胡艺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