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罚了之、花钱了事,一些企业何以成“环保老赖”?
发布时间:2021-12-28 08:46:32  来源:半月谈  作者:郭强 邬慧颖  点击:6089次

一罚了之、花钱了事,一些企业何以成“环保老赖”?

半月谈记者 郭强 邬慧颖

屡被投诉,却漠视敷衍;屡被处罚,却照旧排污;屡被督察,却虚假整改……近期,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陆续向多地反馈第二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的情况。半月谈记者发现,2021年以来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通报的75个典型案例中,有一半以上案例中点到第一轮督察及“回头看”中已存在的问题,其中不乏一些久被投诉、久拖未决的“环保老赖”。这些“环保老赖”被一些地方政府纵容庇护,被群众戏称为享受“VIP服务”。

“环保老赖”三大表现

半月谈记者梳理发现,一些企业成“环保老赖”、享受“VIP服务”有三大表现。

——屡被投诉,却漠视敷衍。一些企业长期排污,群众反映强烈、投诉不断,地方政府明知情况,但长期漠视敷衍,甚至称群众举报不实,导致企业有恃无恐、问题愈演愈烈。

2021年9月,中央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四川发现,大型造纸企业四川天竹竹资源开发有限公司臭气扰民问题突出,2018年以来被群众投诉高达279次,当地有关部门先后对该企业下达现场监察意见书32份、责令改正违法行为通知书9份、行政处罚决定书9份,但均未得到有效落实,直至今年生态环境部现场检查并指出该问题后,当地才再次督促该企业开展全面排查治理。

违法建设“两高”项目:吉林鑫达钢铁有限公司厂区

——屡被处罚,却照旧排污。一些地方政府环保执法偏松偏软,简单以罚代管、一罚了之,纵容企业违法违规行为,出现“一边罚款、一边排污”现象。

2021年8月,中央第六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对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大冶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进行督察发现,2018年以来,该企业因环境违法被当地有关部门立案处罚12起,处罚金额达877.6万元,但2019年以来,其冶炼厂制酸尾气二氧化硫小时浓度均值超过排放限值达2161次。

——屡被督察,却虚假整改。一些“环保老赖”在被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点名”后,当地政府在整改中依然走过场甚至弄虚作假,帮助企业蒙混过关。

第一轮督察交办的辽宁抚顺市废钢渣加工企业污染等问题未有效解决就草草销号,督察“回头看”点名的山东泗水县一矿山治理修复明显不到位却上报完成整改,长期非法排污的江西永丰县一有色金属有限公司表面整改问题突出……2021年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通报的十批75个典型案例中,有一半以上案例中点到第一轮督察及“回头看”中已存在的问题,其中有不少与企业行为有关。

“环保老赖”底气何在

在中央重拳治污背景下,一些企业何以成“环保老赖”?

——污染企业成一地财政“台柱子”,地方政府投鼠忌器。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一些污染企业之所以成为“环保老赖”,根源在于所在地方未能摆脱传统发展路径依赖。

几年前,江西晨飞铜业有限公司就因大气污染问题突出被群众举报,但企业所在的金溪县工业园区管委会不仅未制止,反而为企业违法大开方便之门,因为这家企业是当地第一纳税大户。2021年4月,中央第四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再次督察后,该企业才停产整改。半月谈记者获取的一份材料显示,这家企业占当地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20%,2021年上半年,金溪县工业指标排位下滑,首要原因就是这家企业因环保整改全面停产。

——地方政府一罚了之,排污企业花钱了事。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地方对排污企业以罚代管,但罚款与企业经济效益相比只是“毛毛雨”,一些排污企业选择花钱了事。某大型造纸企业在2020年年报中,公布了三起“超标排污”被罚事件,合计被罚金额520.3万元。但半月谈记者查阅相关数据发现,2020年,这家造纸企业营业收入超过300亿元,净利润超过17亿元。

——“打板子”避重就轻,一些地方主官痛感不足。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追责问责力度,其中明确规定,资源环境保护督察整改要求执行不力的,应当追究相关地方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成员的责任。

但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地方在环保追责时避重就轻,有的流于形式。如中部某地一乡党委书记因一起自然资源部挂牌督办的生态环境问题被免职,几个月后就以另一乡党委书记的身份公开参加活动。

让“环保老赖”寸步难行

一些专家及基层干部表示,从2016年第一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到2018年督察“回头看”,再到当前第二轮督察,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推动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对破坏生态环境行为形成了有力威慑,但一些“环保老赖”屡被通报却不彻底整改,影响恶劣,亟须重拳予以整治。

一方面,对“环保老赖”要紧盯不放、一督到底,借鉴惩戒“老赖”(失信被执行人)的经验,让“环保老赖”寸步难行。

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庭一级法官助理张满洋表示,目前对企业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处罚金额标准整体仍偏低,对企业的震慑力有限,难以起到让违法企业“长记性”的作用。他建议,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提高违法成本,对于屡查屡犯的“环保老赖”要与企业征信等挂钩,限制其享受相关金融、税收、补助等优惠政策,并逐次加重处罚力度,倒逼其停止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

另一方面,严格追责问责,将生态环保“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落到实处,形成守护生态环境的长效机制。

“整治‘环保老赖’既要督企也要督政。”南昌大学资源环境与化工学院院长吴代赦表示,推动生态环保“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也是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的一项重要任务,只有对地方政府尤其是党政主要领导庇护排污企业、敷衍应对整改的行为严格追责问责,才能形成守护生态环境的长效机制。

(刊于《半月谈》2021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