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对北京乡村治理的影响及建议
发布时间:2020-05-28 20:06:00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  作者:方云伟  点击:239次

农村地区防控防疫基础薄弱,是需要关注的重要区域。乡村基层组织是乡村治理体系重要基石,也是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的领导力量。突发疫情成为检验基层治理体系建设情况的试金石。本文采取网络信息搜集、电话访谈等方式,了解北京农村地区疫情防控情况和基层组织所采取防控防疫措施,分析疫情下乡村基层治理面临的挑战及机遇,进而提出应对疫情,完善乡村基层治理的几点建议。

 

一、农村地区疫情防控主要措施

(一)落实四方责任,实施联防联控

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成为疫情防控一线的“主心骨”,到村到户保障政策通达及时准确。各区、乡镇、村应对疫情防控确保医疗、卫生、疫情核查、人员管理、物资发放等多项工作稳定有序实施,确保人员到位,信息畅通,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大兴区落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的四方责任,精准施策,织密织牢疫情“防控网”。怀柔区采取“村干部每天问候、流管员日常巡查、签订三方协议”的方式管理农村出租房屋疫情防控工作取得实效。平谷区“疫情防控员”以“群众线上下单,干部线下代办”的服务方式为村民办事,减少了交叉感染。通州区采取日常巡查、突击夜查、随机抽查等方式,全天候对辖区内“五小”行业进行“拉网式”隐患排查。

(二)发动社会力量,开展群防群策

市委市政府层层落实防控责任,各区全面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和集中救治等措施,发动社会各界力量,织密织紧防控网络,最大力度防止疫情在乡村蔓延。例如,海淀区创新运用“准物业化管理”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力量介入、基层党建引领、村民积极参与的村庄治理机制,通过对本村村民实施物业管理专业化培训,解决了防控工作人员紧缺的问题。朝阳区和密云区充分发动农民专业合作社、企业、公益组织等社会组织参与防疫,构筑防疫战线。通过党员先锋队带头、志愿者队伍与社会组织配合入村入巷、封村闭户、“村村通”大喇叭信息播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村民定制服务”、新媒体信息技术宣传等方式,实现了“线上线下”全覆盖。

(三)加强宣传,维护社会稳定

加强宣传,引导正确舆论方向,稳定人心,增强信心,营造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硬仗的良好舆论环境。例如,昌平区充分发挥“村村响”广播在特殊时期防控疫情、传递信息、提振信心、维护稳定等重大作用,打通了疫情防控的“最后一公里。对瞒报、缓报、谎报疫情行为,在防控中不履职、不当履职、违法履职等行为,落实责任追究措施,严厉打击影响疫情防控的违法行为。

 

二、疫情使北京农村基层治理面临的挑战

(一)村庄应急保障的硬件需要加强

乡村生活服务保障机制不完善,防疫物资储备不足,封路封村后居民生活物资保障不充分,尤其是困难家庭帮扶存在较大难度。乡村基层工作通报、信息共享机制未完整建立,疲于应对各项工作落实,而对本村(社区)的工作机制思考不够,对有的数据、情况掌握不清;部分“特殊建制”的村(社区)管控工作存在隐患,待拆迁小区、城乡结合部村庄、三无小区在托管或交叉管理中的属地管控、联防机制有待进一步明确。

(二)村庄应急管理的软件需要完善

疫情造成乡村基层治理工作量剧增,强力管制、周密服务都需要大量人员。现有的增援力量调配机制缺乏,应急管理软件需要不断完善。疫情期间,乡村基层组织除村庄的日常管理外,增加了防疫政策宣传、疫情管控、生活物资和防疫物资调配、防疫数据统计上报、村口值守村庄巡逻等刚性管理工作。同时,还需对村民进行心理疏导,消除村民的焦虑恐慌情绪。这使得基层治理工作人手严重缺乏,增援力量调配机制缺乏,使现有人员疲惫不堪。

(三)防疫与生产两手抓需要新手段

随着复工复产,返京人流逐渐增多,城乡结合部村庄是外来人口的集聚地,其他较多农村地区也是很多企业、学校的驻地,此类地区“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压力剧增。此时已是春耕时节,各区在防疫的同时正组织春耕生产,各村均加派人手确保春耕人员防疫安全,同时,对所需农资实行统一采购统一调配,以确保疫情防控与春耕生产两不误。这需要在现有条件下,改变“坐等靠”思想,增强疫情的长期性、复杂性认识,针对疫情期、疫情后的生产、就业、增收制定计划,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提高乡村基层治理效率。

 

三、防疫使北京农村基层治理面临的机遇

(一)加速了信息技术在基层治理的应用

防疫过程中,信息技术更加彻底地融入到了基层治理和村民生活生产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信息宣传方面,基层党组织充分利用微信、QQ、抖音、快手等新兴媒体抓牢年轻群体的防疫宣传工作,而“12345”热线、“村村通”大喇叭、电视覆盖了老年群体。在防疫管控方面,微信扫码进出、无人机、智能疫情监测一体机、门卫机器人、远程管控平台等发挥了重大作用。在疫情分析方面,电信大数据在疫情溯源和监测、分析疫情情况、支撑疫情态势研判和疫情防控部署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各项防疫政策措施可以通过互联网顺畅地下发给村民,村民的健康信息也能够第一时间报送至主管部门。互联网让广大村民有了顺畅的表达途径,对防疫知识的及时了解很好地消除了村民的恐慌心理,网络丰富的娱乐途径也很好地缓解了在村封闭村民的焦躁情绪。

(二)提升了基层多方协同治理水平

我国税费改革之后进行了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合村并组、精简乡村机构,乡村基层在组织动员和联系人民群众方面的能力大大变弱。而在此次疫情面前,基层党组织通过党员先锋队的模范带动,充分发动群众,引导各类农村基层组织、群众志愿者、退伍军人等参与防疫,最大限度凝聚共识,形成党群联手全民抗“疫”的良好局面。这次疫情防控阻击战,将促进基层组织向更紧密联系和依靠群众的方向迈进,从而进一步推动基层治理体系优化与治理能力提升。

(三)促进了大众重新审视乡村的价值

在此次疫情中,农村的缓冲作用凸显,疫情过后“农村热”将会成为一种潮流。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治理有效是基础,也是乡村振兴的内生源动力,而治理有效的前提是民众对乡村的关注,以及各方对乡村的协同治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远程办公、在线办公成为现实,而美丽乡村建设也使得京郊乡村面貌焕然一新。此次疫情过后,一批具有乡土情结的人将会选择回归乡村,实现就近就业、在家就业;其他具有田园情怀的人也会考虑去乡村长居。农村基层党组织可借此次机会加强引导,吸引人才回乡,用人才带动乡村的繁荣复兴。

 

四、应对疫情加强乡村基层治理的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

高度重视,全面管控,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疫情防控中的领导作用,做到上传下达政策及时准确,执行上级任务责任落实到人、任务落实到位。加大防疫宣传力度,各级党员干部要到村入户,讲解预防知识,引导广大农民群众科学防范,讲究卫生,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多措并举,千方百计确保农村不发生大规模疫情,保障广大农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持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

(二)强化属地管理与联防联控

发挥“三治”优势,强化乡镇、村的属地管理与联防联控,内防扩散感染,外防输入输出。及时总结和借鉴前期防控的经验,多方面整合各方力量,组织引导基层各类社会组织、群团组织及志愿者队伍有序参与基层一线防控工作,发动群防群治力量下沉入网格,切实做到网格排查全覆盖,全面做强疫情联防联控工作。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加强与网格内群众的沟通联系,及时收集社情民意和意见建议。注重了解网络舆情,引导社区群众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

(三)加大医疗和生活物资供给与配置力度

抓好农村地区消毒用品、口罩、防护服等防护物资的调拨储备,解决农村基层防控物资缺乏难题,引导群众正确使用有限的资源。加强防控知识培训,在重点村镇配齐医护人员,提高乡村防疫医疗卫生服务保障能力。加强蔬菜、肉蛋奶、粮食等生活必需品的生产供应,搞好供需对接,畅通供应渠道,坚决防止脱销断档。

(四)有序安排农村生产和困难帮扶工作

农时不等人,在加强疫情防控的同时,要有序组织群众积极开展农业生产,抢抓春耕生产有利时节,切实做到两手抓、两不误。同时,稳妥有序推进农民工返岗复工,积极支持就近创业就业,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深入一线掌握特殊群体和困难家庭的实际需求,对承担隔离治疗任务的医务人员家庭、有成员接受隔离治疗的家庭、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等切实解决实际困难。为有需要的居民提供必要的心理健康服务和心理危机干预,有效纾解疫情导致的心理影响。(张慧智 龚晶

 

(作者系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信息与经济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