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指引下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
发布时间:2021-10-11 01:29:08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魏辅文  点击:2534次

生态文明指引下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
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国土空间规划相结合,推动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制度

◆魏辅文

自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在短短两百多年的时间里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享受科技进步带来的各种好处和便利的同时,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已陷入危机。目前全球范围内面临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挑战。这些都不断警示人类,必须深刻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需要“变革性措施”,来扭转生物多样性不断恶化的全球挑战。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汲取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传统智慧,开创性地提出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绿色发展理念,这与《生物多样性公约》的三大目标及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高度契合,也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愿景提供了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也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创新性地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国土空间规划相结合,推动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制度,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和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和修复,为我国生物多样性的恢复提供了体制机制保障,成效显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全社会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显著增强。随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人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越来越多的人从利用者转为保护者,吃上了“生态保护饭”,当上了野保员、林保员、湿地保育员。2016年以来,西藏、青海累计为群众提供生态岗位90多万个,农牧民增收近80亿元。

其次,生物多样性基础研究水平全面提升,科学支撑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治理。科技部、生态环境部、国家林草局等多部委和中国科学院启动了多个重大生物多样性调查、科学考察和科学研究项目,加强了战略生物资源平台及野外研究台站网络建设,实现了我国生物多样性研究水平与国际并跑,以组学为基础的生物多样性起源、演化与维持机制以及濒危物种保护生物学等领域的研究水平呈现出国际领跑态势。

第三,科学实施了全球最大的生态修复工程,成效显著。我国实施了天然林保护修复、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石漠化综合治理、三北工程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以及河湖与湿地保护修复、红树林与滨海湿地保护修复等一批重大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开展了25 个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启动了10 个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初步划定的全国生态保护红线覆盖了全国生物多样性分布的关键区域,将各类自然保护地和大多数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区域纳入其中。2000年至2017年全球绿化增长面积中,25%来自中国,贡献比例居世界首位。

第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再上台阶。目前,我国已建各类自然保护地近万个,约占陆域国土面积18%,提前实现“爱知目标”所确定的17%的目标要求。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自然保护地体系,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1%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得到有效保护。系统实施濒危物种拯救工程,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得到了恢复与增长,受威胁等级下降。大熊猫从上世纪80年代1114只增加到1864只;海南长臂猿的数量从40年前的仅存两群不足10只,增长到五群35只;亚洲象从180只增加到300只;藏羚羊由不足7.5万只增至30万只以上。备受国际关注的大熊猫是世界生物多样性领域最为成功的保护案例,为世界濒危物种保护树立了一面旗帜。

总体而言,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得到了较为系统的保护,但由于受到土地利用改变、气候变化、资源利用、污染和外来物种入侵等多重因素的威胁,我国生物多样性下降的总体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生物多样性特别是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仍面临诸多挑战。海洋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显示,我国珊瑚礁生态系统受损严重,近年来局部区域活造礁石珊瑚的覆盖率已不到10%。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多次指出要共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加强海洋环境污染防治,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实现海洋资源有序开发利用,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碧海蓝天。未来需要加强海洋国家公园和保护地规划,加强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特别是珊瑚礁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力度。

在昆明举办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BD COP15)将制定“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为未来10年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设定目标和路径。作为COP15的东道国和候任主席国,我国正积极组织和参与“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讨论和磋商,力争达成平衡体现《生物多样性公约》三大目标、兼具雄心和务实、照顾发展中国家关切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框架,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注入新动力。作为变革性措施的推动者,中国用生态文明思想指导生物多样性保护,采取有力政策行动,为国际社会应对这些前所未有的挑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生态文明”被写入联合国环境公约缔约方大会的主题,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高度认同。

目前,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及保护生物学研究迈上新台阶,未来我们要以COP15为契机踏上新征程,以科学助力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