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一碰”将智能问询机器人“装”进手机,“挥一挥”穿越到虚拟现实中的未来城市,“扫一扫”立即查看AI助理的个性化健康方案……人工智能与各行各业的融合走向纵深,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7月30日,全国已备案的AI大模型为197个,通用大模型、行业大模型占比分别为31%、69%,行业大模型涉及教育、金融、办公、政务和医疗等传统领域,并向传媒、招聘、家装、心理等更广阔的场景延伸,行业大模型的类型愈加丰富。
“随着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其与实体经济的融合越来越重要。”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长魏凯在第五届中国人工智能大赛成果发布会上表示,需加速行业间的供需对接,推动人工智能技术迅速融入千行百业,从而显著提升各行业的效率与创新能力。
从“人工智能”到“人工智能+”,新业态逐步形成、应用场景逐步细化,各地在人工智能赋能行业发展上逐步探索、着力发展,成果初现。
以厦门为例,“我们非常注重‘人工智能+’的发展。因为厦门在人工智能最核心的芯片、基础大模型等科技研发方面,没有特别的‘先天优势’。但是在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层面,我们着力发展,优势逐渐显现。”厦门市数据管理局副局长许文恭介绍。
穿梭在厦门的道路上,每盏红绿灯的背后都是一个“智慧大脑”,全市信号灯100%联网联控,可实现“自动诊断、主动干预、动态控制、效果评价”;走进景区,XR大空间、AI数智人写真、AR互动活动,在高沉浸、高机动性和高趣味性的交互设计中,游客体验电影级视觉效果的“琴岛奇遇”;在厦门大学的智慧海洋实验室,众多鱼类和珊瑚在AI的“注视”下自在游走,过去需要数日完成的鱼类和珊瑚识别,现在不到40分钟便可完成,识别准确率达99%,海洋生态监测的效率显著提升……
应用推广与核心研发双轮驱动,厦门致力于打通智慧赋能的“大动脉”。“政策层面需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核心研发和产业应用协同并进。”许文恭表示,厦门市每年5000万元、最高可补助100万元的“算力券”持续支持企业研发;人工智能扩大智算规模、拓展智能场景应用的相关补助也逐步下发。
立足当下,真切感受数字世界和现实世界深刻重构的同时,也需要思考技术的侧面。
“人工智能的发展需要快速推进,但与之并行的安全保障同样不可忽视。”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安全与元宇宙部高级业务主管陈文弢表示,要保障人工智能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需在保障基本安全的框架下,实现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明确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监管的主要原则;《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 (征求意见稿)》细化AI生成合成内容的标识准则……近年来,相关部门以政策规范适应人工智能对生产发展的改变,以“善治”促“善智”的步伐稳步迈进。
防止智能摄像头“偷走”隐私,让“Al换脸”“AI换声”无处遁形的网络安全产品备受关注;AI动态调整策略的数据泄密防护系统研发持续推进……各方协力以技术创新应对人工智能滥用,“以技治技”、技术“向善”的探索逐步深入。
“面向未来,技术创新与生态协同是推动人工智能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魏凯认为,要坚持应用牵引、创新驱动、生态培育,在坚实的安全保障基础之上,通过构建先进的开源服务体系形成联合创新的生态,降低研发成本加速人工智能行业应用。(实习生田可仪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