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思考
发布时间:2020-10-25 15:09:51  来源:宏春观察微信公众号  作者:满苍  点击:6122次

人报融媒

今年9月17日在河南郑州参加2020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原论坛,回京后就收到河南省侨联副主席刘东先生等人发来的照片和新闻报道,甚为感激!转瞬一月有余,自己却一篇文章也没有发,甚至连随笔也没写,甚为汗颜。

近日,受邀撰写一篇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方面的文章,于是又把原来收集到的资料、准备发言的提纲找了出来,整理成文。交稿后总感觉意犹未尽,还想说些什么,于是写了这篇随笔。

一、关于“关键词”的分析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9月18日在郑州主持召开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提出的一个重大国家战略,新华社全文播发通稿。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词组中可看到三个关键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事实上,黄河流域还可以进一步拆解为两个关键词:黄河、领域。

黄河流域,是一个空间范围概念,这一点不会产生歧义。

尽管由于黄河的多次“摆尾”,也就是入海尾闾发生变化,黄河下游的划分可能会有模糊的地方,但大致范围是确定的。

黄河究竟决了多少次口,改了多少次道,从殷商时期屡次的迁都,到抗战时期花园口被炸后的人为溃堤,有人认为没有准确数字。总书记的讲话中则指出:

历史上,黄河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据统计,从先秦到解放前的2500多年间,黄河下游共决溢1500多次,改道26次,北达天津,南抵江淮。1855年,黄河在兰考县东坝头附近决口,夺大清河入渤海,形成了现行河道。封建社会战争和军阀混战时期,更是人为导致黄河决口12次。1938年6月,国民党军队难以抵抗日军机械化部队西进,蒋介石下令扒决郑州北侧花园口大堤,导致44个县市受淹,受灾人口1250万,5400平方公里黄泛区饥荒连年,当时灾区的悲惨状况可以用“百里不见炊烟起,唯有黄沙扑空城”来形容。

至于黄河入海尾闾的变化,古今中外的许多专家作过研究。公众号“我们的河”2018年7月3日转发了范颖华的文章《中国黄河改道史》。该文认为:从黄土高原南下的黄河从潼关往东,北有中条山、太行山,南有北邙山,出了孟津口,黄河才成为一条历史泛滥决口之河。从这里向下,黄河才开始携带上流泥沙,呈扇面状,北至海河水系的易水,南至淮河,规律性改道决口(见图)。

从现实出发,黄河流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具体体现在: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其流域内是多民族居住区,人口4.2亿;黄河流域是重要的中华文化发祥地,重要的生态屏障,重要的能源、化工、原材料和基础工业基地。因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与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等一起列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

第二个关键词是:生态保护。从总书记讲话内容看,与原来习惯使用的生态环境保护内涵基本一致。

从专家讨论看,生态环境这个词,虽然进入我国的《宪法》,但主张用这个词的院士后来的文章认为有些不妥;更主要的是在与外国人交流时会出现翻译的困难,因为英文中生态和环境是两个词,很少用生态来修饰环境,将两个词并列起来的用法也很少。

在我国的文件中,生态环境的用法已经非常普遍;在公众认识上,主要理解为人这个行为主体以外的存在(环境)。

特别地,由于十九大报告将生态文明界定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也就成为生态环境的泛称了。

当然,科学上对生态有过严格的界定,包括动物(包含人)、环境、动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换言之,生态一般是指一个系统。

第三个关键词是:高质量发展。

什么是高质量发展?总书记在7月30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已经明确界定,本人的随笔也做过解读和讨论,简单说就是五个“更”,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往前翻看本人的随笔。

二、对现有相关文章的简要评述

整体感觉是,专家对生态保护的讨论文章比较多,讨论黄河文化的文章次之,对高质量发展的讨论和研究比较少。

当然,本人收集到的文章不多,与以往的20万字相比,还少一两万字;可能是能收集的文章就比较少,也可能是很多专家的文章还没有发表。尽管如此,还是能从收集到的文章中看出一个大概轮廓的。

仔细分析一下背后的原因,文章作者主要来自水利、林业、环保等领域,环境经济领域的专家、管理领域的专家也没有发表。

据说,《发展观察》计划刊发一系列专家文章,其中肯定有高质量发展的文章。

如果这一结果是正确的话,与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有了出入。在总书记的讲话中,多处讲到高质量发展问题,尤其是在第三部分:三、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中的第四项任务,就是高质量发展,而且用字(320个字)比其他任务如第一个任务(加强生态环境保护,286个字)要多。原文如下:

第四,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8月26日,我在中央财经委第5次会议上强调,要支持各地区发挥比较优势,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沿黄河各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三江源、祁连山等生态功能重要的地区,就不宜发展产业经济,主要是保护生态,涵养水源,创造更多生态产品。河套灌区、汾渭平原等粮食主产区要发展现代农业,把农产品质量提上去,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贡献。区域中心城市等经济发展条件好的地区要集约发展,提高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贫困地区要提高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要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这段话的内容涉及生态产品、现代农业、中心城市、贫困、对外开放等五个方面。从研究角度看,加强传统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方面的研究,力度必须加大。

三、其他领域,如文化、技术等研究仍需加强

从现有文章看,虽有文章涉及黄河文化,但缺乏对文化、技术等相关领域的深入研究。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守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而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驱动,包括技术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

总之,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仍有大量工作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