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已开始预热,不少人的快递包裹正飞奔在路上。和收到包裹时的喜悦相比,由快递带来的个人信息泄露是不少人的隐忧。近期,印有姓名、电话、地址等个人信息的快递面单被人在网上明码标价批量售卖,引发社会关注。
记者调查发现,此前为保护用户隐私而诞生的隐私面单并没有大范围使用。这一方面是由于部分消费者在寄送快递时没有意识勾选或使用不便,另一方面,使用隐私面单也给快递员增加了额外工作量。业内专家表示,除了隐私面单,快递企业还需要持续加强内部信息安全管理,多管齐下才能保护好快递用户个人信息。
普及率不高:17件快递14件没用隐私面单
在上海市永嘉路一居民小区,门口设有一个快递货架。快递员在与收件人取得联系后将快递放置在快递货架上。收件人回家时,顺便领取自己的快递。
近日,记者看到,该货架及附近地面上共有17件快递,涉及申通、中通、圆通、韵达、顺丰、京东等多家快递公司。在17件快递中,只有顺丰和京东的3件快递面单上,隐去了收件人的部分姓名和电话号码中间4位等信息。其余14件快递,快递面单上收件人的详细地址、个人姓名及电话等信息都在“裸奔”。
距离上述小区不远的一处商业办公空间,也设置有单独的快递货架。粗略统计,该货架上的快递包裹,隐私面单使用比例不足三成。
为了保护快递上的个人隐私,收件人各显神通。白领熊小姐对记者说,平时会网购一些零食到工作单位,为了保护个人隐私,她在收件人信息栏填写的并非真实姓名,而是随便起了一个“熊美丽”。
北京市民赵博说,最常用的做法是在收到包裹后,将个人信息栏涂抹或将快递面单剪碎。
在电商平台上搜索,快递涂码笔、热敏纸涂改液之类的商品比比皆是。“因为快递配送环节太多,我在收到快递后才涂抹剪碎,可能起不了太大作用,只是为求一个心理安慰吧。”赵博说。
推广遇难题:用户易漏选小哥嫌麻烦
隐私面单并不新鲜。早在2017年,部分快递企业和快递平台就尝试推出隐私面单,有的隐私面单将收件人手机号码中间四位以星号代替,有的隐私面单则不仅不显示手机号码,还隐去了具体地址。快递员在配送时,需使用专门的终端设备扫描包裹条形码,才能读取相关收件人姓名及电话等信息。
但是,在推广使用过程中,隐私面单却遇到了几大难题。
——用户容易漏选。合肥市民张璇对记者说,自己在电商平台购物时,想选择使用隐私面单,不在快递包裹上透露个人信息,但始终找不到选项。“尽管有的电商平台会默认以星号代替手机号码中间四位,但我觉得地址信息同样关键,应该保护好。”
有的快递企业在个人寄送快递时,隐去个人信息并非默认选项,而是增值选项。记者登录中通快递微信小程序,选择寄送快递,在其增值服务中,需点击安全号码选项后才可以使用安全号码而非本人实际手机号码。
——渠道不一,标准不一。在部分快递企业,不同寄送渠道对于隐私面单使用标准也不同。顺丰客服人员表示,用户可以登录“顺丰速运+”微信小程序,选择隐址寄件服务即可隐去寄件人及收件人个人信息。但在顺丰速运App寄快递页面,却无法找到隐址寄件服务选项。
还有快递网点负责人表示,使用隐私面单,需网点配备专门的打印设备,如果寄件人寄送快递的网点没有配备专业设备,也无法选择使用隐私面单。
——影响快递小哥配送效率。中通快递一家网点负责人迟先生对记者说,使用隐私面单后,需快递员扫码才能读取包裹的具体信息,这会影响快递员的配送效率。“快递员无法一目了然,比如快递员扫码看到一个12楼包裹,送完后又扫出一个8楼的包裹,当他到8楼派送后又扫出一个12楼的,这时快递员就需要从8楼再折返回12楼。”
快递员余开尧对记者说,近期迎来“双11”业务高峰期,他每天派送单量在400件左右。“如果全用隐私面单,每个包裹都拿出来扫一遍,每天估计会少送50件左右。”
扎紧快递信息安全“篱笆”还需多管齐下
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今年1月到9月,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767.7亿件,同比增长36.7%,快递已成为多数人生活的新“开门七件事”之一。
2018年5月1日起施行的《快递暂行条例》规定,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应当建立快递运单及电子数据管理制度,妥善保管用户信息等电子数据,定期销毁快递运单,采取有效技术手段保证用户信息安全。
不少行业专家表示,对于快递企业来说,不能仅考虑配送效率,也应进一步提高隐私面单使用比例,提升用户个人信息保护水平。
除推广隐私面单提升配送末端个人信息保护水平外,快递企业也应加强内部信息安全管理。“应该说,快递企业对用户信息安全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数据库安全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另外,针对内外勾结买卖快递用户信息的行为,各地法院这几年判了一批案子,对违法行为也有震慑作用。”中国快递协会原副秘书长、国邮智库专家邵钟林说。
圆通速递在企业责任报告中表示,从2020年9月起,企业逐步完善信息安全体系化建设,加强对人员的监督管理。同时积极配合公安机关,严厉打击涉及用户信息安全的违法行为。
顺丰一位快递员对记者说,其在使用终端设备解密快递信息后,相关解密记录会在系统内留痕。快递员是否严格按照公司规章流程操作,也会有记录和核查。
“尽管各方都在加强个人信息保护,但不排除还是有人铤而走险,这就需要从法律层面加大处罚力度。”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快运分会副会长徐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