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封号风波持续 几十名中国卖家集体诉讼
发布时间:2021-10-19 05:17:50  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刘琪 刘萌  点击:3443次

自今年4月份开始的亚马逊“封号潮”在跨境电商圈持续引起震动,其中涉及到不少中国卖家。《证券日报》曾于9月份就此事进行详细报道。近日,该事件又有新的进展。10月18日,《证券日报》记者独家获悉,目前已经有几十个中国卖家参与对亚马逊的集体诉讼,亚马逊已经表达了一些和解意向,案件正在等待亚马逊应诉。

据记者了解,盈科美国律师事务所已于9月13日正式向法庭提交材料,就多家中国公司亚马逊账号被封事件在美国加州北区地方法院对亚马逊公司提起集体诉讼。此次深圳卖家委托盈科美国起诉的被告包括亚马逊服务有限责任公司、亚马逊支付有限责任公司和亚马逊资本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特讯知识产权是盈科美国针对此案独家指定的中国大陆地区集体诉讼索赔管理人。就案件最新进展,特讯知识产权总经理彭先生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集体诉讼的目的在于拿回冻结的资金,并不涉及赔偿事宜。”至于目前参与诉讼的卖家所涉及的资金量,他表示,“具体金额不方便透露,但是中国所有卖家被冻结的资金量是非常庞大的。”

参与诉讼卖家申诉均未成功

今年9月17日,亚马逊全球开店亚太区执行总裁戴竫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首度透露,过去五个月亚马逊终结了与600个中国品牌的合作,涉及约3000个卖家账号,这些账号均有多次反复滥用评论行为。

“如果卖家能够证明亚马逊的判断有误,或者是他们的违规行为只是暂时的或是无意的过失,亚马逊希望能够看到他们提供一些避免未来再次违规的方案,之后便会恢复他们的账号;但是如果卖家的账号申诉不成功,或者是卖家不进行申诉,那么这个账号里面的资金会被暂时冻结,冻结周期为90天,这些资金将被用来支付对客户的退货、退款、赔偿等费用以及卖家其他未支付费用。”戴竫斐表示,“冻结周期结束后,我们会通过正常的流程告诉卖家申请资金的退还,如果卖家不涉及其他犯罪违法违规行为,只要通过身份的验证便能够将资金取回。”

资金冻结对卖家来说是重创——现金流中断导致员工工资、供应商货款无法正常支付,供应链中的厂家等环节也都将受到影响,多年经营可能就此付之一炬。

虽然亚马逊方面提到可以进行申诉,但是《证券日报》记者在近期调查中了解到,大多数卖家申诉并未成功,彭先生也证实了这一点。他表示,卖家方面的信息显示,亚马逊确实有给被封号卖家发过相关邮件,表示有90天的时间可以申诉,如果申诉成功就可以取回资金,但是目前参与诉讼的卖家申诉都没有成功。

部分卖家资金被亚马逊转出是否合法?

《证券日报》记者从特讯知识产权了解到,此次诉讼,主要是为了帮助卖家原告方“追回被亚马逊以非法方式不当扣留的资金”,并通过集体诉讼“阻止任何进一步挪用和滥用属于数以千计亚马逊卖家和商户合法、正当的资金”。原告在本案中提出的诉由包括:一是合同违约(该诉由属于普通法诉由);二是违反了加州反不正当竞争法;三是违反了华盛顿州《统一支付服务法案》;四是不当得利(该诉由属于普通法诉由)等。

除了资金被冻结外,还有部分卖家资金被亚马逊划走。“亚马逊平台对于封号及资金冻结确实有相关规定,但是美国也有一些法律条文对该规定是否合法存在歧义,所以我们才会采取起诉的措施。”彭先生进一步表示,“即使他们有权冻结账号,但是资金是否可以扣留,而且将资金转移出账号这个行为是否合法也有待考究。目前,确实存在部分卖家账号资金被划走的情况,具体原因亚马逊方面也没有进行回复,所以这也是案件的切入点之一。”

对于此次案件采取集体诉讼的主要原因,是亚马逊作为全球电子商务行业巨头,鉴于其市场地位、经济实力、影响力,任何单一卖家起诉亚马逊都会面临很大压力。美国的集体诉讼制度允许部分原告作为“集体代表”发起诉讼,从而让卖家可以通过抱团的方式与巨头公司“抗衡”。

值得一提的是,在卖家入驻亚马逊时点击确认的格式条款中确实包含了不得集体诉讼的相关内容。但是,特讯和盈科美国律师团队对该协议条款的有效性存在质疑,美国联邦上诉法院已经在多个案件中否认了特定格式条款中禁止集体诉讼条款的有效性。

“这个案件属于首创先河,没有可以借鉴的案例,需要一步步摸索,这也是最大的难点。”彭先生表示,当前除了诉状中的7家公司外,还有几十个卖家参与了这次诉讼案件,目前亚马逊已经表达了一些和解意向,案件正在等待亚马逊应诉。所谓“和解意向”,是指亚马逊愿意针对冻结的资金协商一个处理办法,是否直接返还还有待沟通。

外贸新业态发展遭遇“成长的烦恼”

一方面,封号、冻结资金无疑会对企业经营造成影响;但另一方面,亚马逊的“封号”行为也并不是无理而为之,对相关中国卖家甚至广大跨境电商从业者敲响了的规范经营的警钟。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短期看,“封号”操作对部分企业造成一定冲击,但长期看,反而更有利于我国跨境电商的健康发展。从亚马逊发布的准则看,“不当使用评论功能”“向消费者索取虚假评论”“通过礼品卡操纵评论”等,主要还是从营造良性竞争的市场环境出发,属于正本清源的做法,避免部分卖家以不公平竞争手段损害消费者权益,避免陷入劣币驱逐良币的怪圈现象。

亚马逊“封号”事件也引起了我国相关部门的重视。“这是外贸新业态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阶段性的‘水土不服’,是‘成长的烦恼’。”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司长李兴乾在7月22日回应亚马逊“封号”事件时说。9月30日,商务部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再次回应亚马逊“封号”一事,表示支持企业采取合理措施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表示,商务部持续关注个别国外电商平台对中国部分平台企业所采取的举措,已经采取积极措施帮助和指导企业有效应对。商务部指导深圳等地出台支持举措,进行法律援助;推动国外电商平台为中国企业提供后续服务;开展跨境电商专题培训,帮助企业更好熟悉平台规则。

刘向东建议,仍处困境的中国卖家下一步首先要吃透规则,了解政策,自证清白,针对亚马逊的“封号”行为,尽早采取相应弥补措施,在自证清白后需要运用法律手段对亚马逊执行规则中的不当行为进行起诉,争取更多正当权利,共同促进平台和电商业务健康发展。同时,企业还可以选择独立站等新赛道,改变对平台的过度依赖。

加快建设自主大型国际电商平台

“从目前情况看,中国跨境电商总体仍保持快速增长。”束珏婷表示,下一步将鼓励企业多元化经营,为企业提升风控水平、加强与国际经贸规则和标准对接提供帮助,坚决支持企业采取合理措施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继续加强诚信体系建设,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亚马逊“封号”事件也引发业界对跨境电商未来发展的思考。刘向东表示,在国外平台开展业务,要遵循国外的法律法规和游戏规则,而照搬国内的做法可能适得其反,既要反思国内跨境电商的一些做法为何水土不服,也要反思是否真正遵循了公平竞争的原则。

在刘向东看来,明确做生意的底线,确保合规经营,才是长远之策。此外,相关部门要强化跨境电商的竞争政策导向,加强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增强公平竞争的自律性,杜绝企业不合规行为。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尽管我国跨境电商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目前我国仍缺少能够匹敌亚马逊等国际大平台的自主电商平台,同时对于其他国家的相应规则了解不够充分,应对国际风险的意识和能力都需要进一步提高。

“从长远来看,为推动我国外贸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应当在建设自主大型国际电商平台、探索建设海外物流智慧平台、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与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不断发力。同时,进一步完善与行业高速发展相适应的风险防控体系,增强本土企业应对国际风险的能力,确保行业的健康发展,并帮助更多中国制造产品销往海外。”付一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