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类型多样 程序复合性强
云南为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提供有益经验
本报记者蒋朝晖昆明报道 在日前召开的云南法院环境资源审判新闻发布会上,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发布了六个富有鲜明的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特色的典型案例。
本次发布的六个典型案例,呈现以下三方面特色:
一是案件类型多样、保护范围广泛。云南法院依法审理因水电站建设导致濒危野生动植物生境面临重大风险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将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前至损害发生前,首创全国首例预防性公益诉讼的裁判规则;依法审理在滇池非法捕捞水产品的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保障长江十年禁渔禁令实施,服务九大高原湖泊治理;依法审理在自然保护区非法采摘珍稀野生植物案件,加强对生态系统天然“本底”和物种自然基因库的保护;依法审理危害野生动植物资源刑事案件,切实维护云南省“动植物王国”的美誉;依法审理水源保护区的矿权退出行政补偿案件,实现水资源安全与探矿权人利益之间的平衡。
二是依法严惩犯罪、注重生态修复。云南法院始终坚持以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依法惩处破坏生态、危害资源等犯罪行为,并在案件具体审理中,突出环境司法注重修复的理念。在非法捕捞水产品、非法占用农用地案件中,既依法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也立足于环境要素修复需要,让破坏者承担相应的环境修复责任,对受损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予以全方位保护。本次典型案例覆盖三级法院,各级法院在各类环境资源案件中已初步树立起保护优先、预防优先、注重修复的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理念。
三是环境要素多元、程序复合性强。近年来,云南法院始终坚持改革创新,不断积累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的有益经验,在保护对象和诉讼过程中呈现出要素多元、类型多样、程序复合等特点。本次发布的典型案例,在保护对象上不仅涵盖水域、土壤、野生动植物等多种自然资源,还涉及自然保护区等生态系统要素;在诉讼类型上不仅包括刑事诉讼、行政诉讼等传统诉讼,还包括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等公益类诉讼;在责任形式上对刑事、民事、行政三种法律责任均有涉及,体现了多种诉讼类型之间的衔接协调,标志着环境司法的专业化、专门化和体系化发展正在逐步走向规范、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