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办案标准从合法上升到合法合理合情的新高度
天津探索推进全程说理式执法
◆本报见习记者任效良 通讯员张冬梅
天津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总队(以下简称执法总队)日前印发《推进全程说理式执法工作实施方案》,全面推行说理式执法。作为此前生态环境执法普法制度的细化方案,《实施方案》从事前释法、事中明法、事后帮扶三个方面提出执法普法优化措施,进一步推动“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落实。
“这样既能有效杜绝执法人员生硬性执法、随意性执法、蛮横性执法,更能充分保障行政相对人的程序参与权、意见表达权、案情知情权。”《实施方案》起草组相关负责人华世超表示,执法总队此次全面推行的说理式执法,将说理贯穿案件受理、调查取证、案件审理、告知听证、处罚决定和处罚执行全流程,做到“说透法理、说明事理、说通情理”,打破了以往单一的“命令—服从”执法模式。
事前释法,提高行政相对人环境守法意识
“说理式执法是执法总队针对目前存在的执法中缺乏运用说理手段这一问题的改革,突出强调针对性,强化说理论证,重在全面反映执法的程序和内容。”据华世超介绍,这对增强行政执法的透明度,减少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节约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和行政执法的公信力起到促进作用。
事前释法,作为说理式执法的第一环节,体现的是生态环境执法部门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今年以来,天津市区两级生态环境执法部门以《排污许可管理条例》《行政处罚法》《天津市社会信用条例》等一批新法律法规实施为契机,深入开展“送法入企”活动,编制普法明白纸、打油诗,发放环境普法读本,成立法律法规政策宣讲团,让行政相对人“足不出户”即可获得专业的法律服务。
目前,累计“送货上门”超3000次,发放普法宣传材料3000余份;开展集中普法培训近50场,覆盖人员3342人(次)。
在执法总队的组织和指导下,各区生态环境执法部门集思广益,创新优化执法普法形式,帮助企业消除违法隐患,降低违法风险,营造了良好的执法守法环境。其中,滨海新区经开区支队利用智慧环保系统,向辖区企业推送电子普法明白纸和摄制的普法宣传短片。目前,普法宣传片点击量已突破30万次。
事中明法,提高行政相对人处罚认可度
把一件件小事做细,把一件件细事做深。事中明法作为全程说理式执法的关键一环,容不得半点疏忽。
说理式执法文书、现场执法情况反馈单、现场执法守则、执法用语规范、生态环境执法智库等一页页文本陆续出炉;听证告知后答疑、典型案例交流、同类案件比较、疑难重大案件会商等一项项机制悉数亮相。这些都是执法总队在事中明法过程中下实功、办细事的剪影。
“说理式执法文书,即在行政处罚听证告知书、行政处罚决定书上标注法律解释,既解决了现场执法说理程度不足的问题,又附加了温度。”华世超告诉记者,现场执法情况反馈单,执法人员当场将现场检查情况、问题建议和可能面临的处罚后果,以书面形式反馈给行政相对人,保证了其充足的知情权。
执法守则与用语规范,有效约束了执法人员各种不文明执法行为;执法智库,一部系统性的执法宝典,则能为规范开展现场检查和证据采集提供科学遵循。
听证告知后答疑,是将答疑贯穿听证告知后各个阶段,将生态环境执法过程变为释法说理的过程,真正做到“一次执法就是一次宣传”,从而使企业深刻认识到自己的违法行为对环境造成的损害,以及消除危害需要付出的代价,增强企业主体责任意识。
典型案例交流、同类案件比较、疑难重大案件会商等机制,则是在专业人士和法律顾问的“保驾护航”下,对执法程序、执法证据从严把关,同时综合考虑行政相对人的违法现实因素,提高自由裁量说服力,避免一刀切、取中间值等情况的发生。
事后帮扶,提高行政相对人环境管理水平
“在执法过程中上,我们反对‘以罚代管’,坚持执法与帮扶并重,推动说理式执法,让企业‘认错、认罚、知法、守法’,及时改正违法行为,不断提高治污水平。” 执法总队有关负责人表示,生态环境部门不能单纯就执法论执法,要发挥项目指导、服务发展、监管劝勉的作用。
天津市区两级生态环境执法部门以“帮罚结合”为目标,收集分析辖区内企业特点和典型问题,邀请行业专家、执法专业组针对性进行体检帮扶、把脉会诊,并对上年度涉行政处罚企业开展定向帮扶活动,及时帮助行政相对人发现环境风险隐患,降低违法风险。目前,全市累计出动帮扶人员5100余人(次),帮扶企业960家(次),解决实际问题300余个。
打铁还需自身硬。执法总队把提升人员素质作为有效实施说理式执法的核心,把执法大练兵作为提升人员能力水平最重要的抓手,以 “周五课堂”为载体,坚持“一周一讲”“一周一测”,通过专家讲座、领导辅导、互动交流等形式,加强个人学习。
“通过推行说理式执法,将执法办案的标准,从合法的基本要求上升到合法、合理、合情三者兼备的新高度。”执法总队有关负责人强调,下一步,执法总队将充分发挥典型案例说理性强、通俗易懂、震慑效果好的特点,强化以案释法,向各区推广实施,并善用新媒体,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普法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