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建设
发布时间:2024-03-27 19:35:32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admin  点击:1533次

  在构建房地产新发展模式的过程中,我国着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中村改造这“三大工程”建设。其中,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是完善住房制度和供应体系,重构市场和保障关系的重大改革。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有关城市积极推进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建设。截至目前,全国已有35个城市报送了今年首批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和建设项目。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的推进,将更好解决工薪收入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

  一些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投入建设或者开始申购,让工薪收入群体看到了改善住房条件的希望。近日,福州市首批配售型保障房——滨海双龙新居项目正式启动申购程序。这一项目优先保障住房困难和低收入群体,并面向普通工薪收入群体供应,售价约为周边普通商品房价的一半。截至3月份,西安市已经有4个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项目达到建筑主体封顶阶段,达到准现房状态。2024年,西安市首批共10个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项目开工建设,将提供住房1万套。今年1月份,广州市首批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动工开建,全年计划筹建配售型保障性住房1万套。2月底,杭州市西湖区2个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项目开工,杭州市今年计划筹建配售型保障性住房不少于6000套。

  保障性住房的改革重点是拓展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的新路子,配售型保障性住房新在哪里?原有的住房保障体系以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为主体;现在则将保障性住房建设分为配租型和配售型两种保障性住房,其中配租型包括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重点针对住房有困难且收入不高的工薪收入群体,以及城市需要引进的科技人员、教师、医护人员等,按保本微利原则配售。

  配售型保障性住房补齐短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商品房和保障房的“双轮驱动”存在一长一短的情况,保障性住房建设相对滞后,在住房供给中占比偏低,不能充分满足需求。特别是在一、二线城市,由于房价高,部分工薪收入群体买不起商品住房。一些进入大城市工作和生活的新市民,拥有产权住房的需求越来越强烈。配售型保障性住房正是用来补齐这一短板。我国将通过完善供应体系,重构市场和保障关系,最终实现政府保障基本需求、市场满足多层次住房需求,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新推出的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得到了工薪阶层的高度关注,申请需要满足什么条件?一城一策,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申购的具体条件,还要看地方政府的规划和要求。各地将根据申请人的家庭收入、住房、财产等因素按顺序配售,从满足困难群体做起,逐步拓展范围。以西安市为例,目前申请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必须有西安市户籍且落户满3年。同时,家庭人均住房面积必须低于17平方米,且优先保证低于上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000元/年的家庭,以后会逐步扩大到整个工薪群体。

  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建设应坚持“以需定建”原则。地方政府首先要摸清底数,根据需求科学确定保障性住房发展目标,制定年度建设筹集计划,同时根据当地人口、产业等情况提出更为长远的筹集建设规划。当前,部分城市个别区域出现供给过剩情况,可充分利用依法收回的已批未建土地、司法处置住房和土地等建设筹集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避免资源闲置浪费。利用存量土地和房屋建设筹集保障性住房,可以降低土地成本,从而降低保障性住房配售价格。这些存量土地和房屋往往处于区位较好的地块,配套设施较为健全,有利于实现职住平衡。

  值得重视的是,配售型保障性住房也要建成“好房子”。在筹集建设配售型保障性住房时,不能因为是保障房就降低标准。必须按照绿色、低碳、智能、安全的标准建设保障性住房,同时要加强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尽量将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布局在交通便利、配套齐全的区位,让工薪收入群体生活得更加舒适便捷。

  国家层面保障性住房的政策体系已经齐备,关键是抓好落实。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建设对惠民生、稳投资、促转型有重要意义。有关城市宜推动项目早开工、早竣工、早配售,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政策温度,让工薪收入等群体更好解决住房困难问题。(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亢 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