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特斯拉在美国之外的首座储能超级工厂在上海正式投产,该工厂达产后,特斯拉今年的储能产品装机量有望增长50%以上,生产的商用储能电池将供应全球市场。
新年伊始,多个外资大项目在华取得新进展:宝马公司投资150亿元人民币的沈阳里达工厂全新车型量产下线,西门子医疗在深圳投资超10亿元人民币建设全新基地,丰田汽车公司宣布在上海独资设立雷克萨斯纯电动汽车及电池的研发和生产公司……2月20日,记者从国新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获悉,目前前八批66个标志性重大外资项目已完成投资约940亿美元,其中33个项目实现了全面或部分投产,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吸引和利用外资一直是我国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商务部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外商累计在华投资设立的企业超过123.9万家,实际使用外资20.6万亿元人民币。
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凌激表示:“我国通过积极吸引和利用外资引进了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了各地经济发展、税收增加,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提升了居民生活水平,丰富了商品和服务供给。外资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见证者、贡献者,也是获益者。”
2024年11月1日,《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4年版)》正式施行,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
电信业是吸引外商投资的重要领域。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司长姚珺表示,截至2024年底,已有2343家外资企业获准在华经营电信业务,为电信用户带来更多选择和差异化服务。目前,北京、上海、海南、深圳4地已分别多次召开外资企业座谈会,积极开展政策解读,加强与外资企业沟通对接,已有数十家外资企业正在积极申请参与。
日前发布的《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提出,要修订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以及要研究制定鼓励外资企业境内再投资政策。
国家发展改革委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司负责人华中表示,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在根据各方面的反馈意见进行修改完善,将尽快按程序出台2025年版鼓励目录。新目录将重点增加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节能环保等领域条目,也鼓励外资更多投向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
近年来,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的门槛不断降低。随着技术突破、人才累积,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一个持续发展、动能强劲的中国,成为外资眼中的“香饽饽”。
中国美国商会发布的《2025年中国商务环境调查报告》显示,近70%的消费行业受访企业预计2025年将增加在华投资;中国英国商会发布的商业信心调查报告显示,76%的受访企业表示将维持当前的投资水平或增加投资;中国德国商会的报告显示,92%的受访企业计划继续在华开展运营,超过一半的企业计划在未来两年增加投资。
“这些报告普遍显示,在华多数外资企业均实现盈利,并且长期看好中国的发展环境。总的来看,外资企业对我们反映的情况是,中国市场巨大商机和科创活力始终是跨国公司的优先选项。当前,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改变,随着新出台的外资政策落地见效,中国市场对外资的‘磁吸力’还会更强。”朱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