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秀水间的“绿色银行”
发布时间:2021-03-26 08:19:08  来源:人报融媒  作者:admin  点击:1583次

11.jpg

  初春时节,沿丹江两岸溯回,目之所及,山林郁郁葱葱,阵阵清风吹过,绿波浩浩,让人顿觉心旷神怡。山川披绿,林海生金。近年来,以绿色为底,一幅幅生态富民的新画卷在南水北调中线渠首大地淅川县徐徐展开。

  增绿添彩 生态屏障守护绿水青山

  3月22日,地处丹江口水库东岸的淅川县马蹬镇葛家沟村后山上,山石峭立,微风拂面。站坡顶俯瞰,阳坡面,去年栽满的小树迎风傲立,阴坡面,石缝中间,标准的树坑依次排开。

  在凉气尚存的凌晨5点,造林队长李国峰就驾着装满树苗的三轮车进山了,一路颠簸到半山腰的蓄水池旁,拿出水泵、铺好水管,将工具准备就绪,30多名造林队员三五成群也到了,扛起带着土球的树苗,拿着洋镐、铁锹,朝山上走去,一天的造林工作就此开始。

  “坡陡沟深,机械上不去、人站不稳,我们就肩挑背扛、运苗运水上山。石头山上没有土,我们就在岩石上凿出石窝窝,挑来活土,栽上苗子……”李国峰如数家珍地介绍着他这些年种树的“法宝”。

  淅川县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有125万亩石漠化区,其中重度石漠化55万亩,且集中于丹江口水库周围,生态脆弱,水土流失严重,直接威胁着丹江口水库的水质安全。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树。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国家生态安全战略要地,荒山灭荒,是淅川首先打响的绿色战役,也是最难啃的“硬骨头”。

  然而,石漠化荒山土层单薄、水分难留,过去“年年栽树不见绿”的事儿屡见不鲜。“人受憋堵武艺高”,淅川人想尽了办法。“淅川立地条件差,造林难度大。我们与专业造林队、造林大户签订造林合同,活一棵验收一棵。如果达不到85%的成活率,补栽后第二年再验收。”该县林业局局长刘定州说。在全省首创了合同化造林模式后,“一锤子买卖”变成“年度考核”,造林大户积极性大大提高,爆破鱼鳞坑整地、挖大穴垒石圈、客土造林、蘸浆保墒、分级提灌……一个个“秘方”被“炮制”出来,造林成活率噌噌往上涨。

  种树不易,护林更难。这些年,淅川县配备400多名专业护林员,组建300余人的专业防火队伍,乱砍滥伐近乎绝迹,连续37年没有大的森林火灾发生。

  种好一棵树,养成一片林。近年来,淅川每年新造林面积都在10万亩以上,连年稳居全省县级造林前列,森林覆盖率达到45.3%,宜林荒山荒地绿化率达95.8%,53.2万亩荒山重披绿装。

  兴林富民 生态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特殊的区位决定了淅川林业的特殊性,不仅要当好保水护水的“生态卫士”,还要打造富民强县的“绿色银行”。

  踏访丹江两岸,既赞叹于淅川“能绿尽绿”的拼劲,更惊讶于其“谋定而绿”的巧劲,仅树种变化,就足见匠心:石漠化严重的荒坡,“主打”楸树、火炬松,既储备木材又涵养水源,筑起清水北送的绿色屏障;环湖村庄的山头,紫薇、樱花是主力,春风一过万山芳华,为近郊游、乡村游埋下“伏笔”;库区沿线的乡镇,外招内引,以软籽石榴、核桃、杏李为主导,托起群众致富希望。

  3月21日,在毛堂乡庙沟村,600余亩刚吐出新叶的大樱桃树齐刷刷铺满了山坡,种植大户闫国生摩挲着树干,眼神里全是爱意。

  今年58岁的闫国生是村里的“能人”,毛堂乡钒土资源丰富,上世纪末,靠做钒土销售加工生意,赚得盆满钵满。但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建设,钒矿关闭,闫国生彻底“金盆洗手”了。

  赋闲在家后,老闫一直想找个营生。2015年,机会来了,他了解到县里出台财政扶持、品牌认证奖励、基地建设奖励等优惠政策,扶持林业产业发展,心中的小火苗开始闪动。

  “老家坡地多,要是全种上果树,那可是无尽的财富!”有了这个淳朴的想法后,老闫跟家里人一合计,外出考察一番,种大樱桃被提上了日程。2016年,在该县林业局的大力支持下,他成立了淅川县深山沟种植农业合作社,在庙沟村栽植大樱桃五万余株。2020年夏,红果子刚挂上枝头,就卖了5万余元,贫困户第一次尝到了黄土地带来的别样丰收喜悦。

  不只是在庙沟村,近年来,淅川县累计发展软籽石榴、杏李、大樱桃等林果产业30余万亩,集中培育了“淅有山川”区域公用品牌,基本实现了贫困户户均1亩果园。2020年,林果大丰收,78种优质林果产品随水进京,累计销售量达1.7万吨、金额4亿多元,真正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绿色银行”。

  林旅融合 美丽风景激活“美丽经济”

  同样是种树,在大石桥乡横沟村,不卖果子的赵新敏,靠创意唤醒了“凤凰古寨”。

  2014年,在外创业的赵新敏回到家乡,成立了凤凰毛竹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毛竹等林果业,“养在深闺无人识”的原生态美景走进大众的视野。随后几年,赵新敏坚持造绿与育景并重,依托村内凤凰古寨、山水优势,发展产业林果,补种花卉、景观苗木等,寻常的小山村成为集森林康养、亲子教育拓展、影视基地拍摄于一体的农旅田园综合体。2018年,横沟村成为淅川县首批乡村旅游扶贫发展试点村,2020年,该村又顺利通过国家森林乡村验收。

  南瓜马车、蒸汽机车、田园稻草人,再加上90%的森林覆盖率,曾经的穷山村吸引附近几个县区的游客前来观光打卡。去年“十一”,全村接待游客2万余人次,本村及周边村的贫困户40余户78人长期在此务工,村民年人均纯收入由5年前的2000余元提高到1万余元。

  目前,淅川已培育森林乡村20个,乡村旅游示范村36个,建成林旅融合示范园40个,1.1万多户贫困户依靠“绿水青山”端上了“金饭碗”。

丹江口水库最新一期监测结果显示:水质持续向好,109项全因子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达标Ⅱ类标准,其中常规项目95%以上符合Ⅰ类标准,特定项目100%符合水源地水质标准。

山因林而绿、民因林而富、村因林而美、水因林而清。如今的淅川,山川更美,乡亲更富,2020年2月已正式脱贫摘帽,脱贫实践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郭梦基 康帆 杨振辉)